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资格考试必刷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内部使用安徽省谢家集区《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资格考试必刷200题内部题库附参考答案(基础题)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由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满足。A:市场机制B:财政机制C:服务机制D:货币机制答案:B2.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协调和指导"的指示,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在2004年、2005年和2007年制定了3批《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分别在国别(地区)和产业方面对国内企业境外投资加以指导。三批共包括127个国家,其中()。A:大洋洲8个国家B:亚洲35个国家C:美洲20个国家D:非洲31个国家答案:B3.中长期计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可由()审定。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答案:C4.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四个层次。其中MA:MB:MC:流通中的现金D:M答案:D5.国债是一种特殊的()范畴。A:法律B:经济C:政治D:财政答案:D6.根据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推进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关键环节是()。A:扩大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范围B:增加义务教育投入C:延长义务教育年限D:推广综合性教育形式答案:A7.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审议《崛起规划》时提出,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等四项目标。重点提出了建设()的主要任务。A:两基地两枢纽B:一基地一枢纽C:两基地一枢纽D:三基地一枢纽答案:D8.在投资的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技术、自然、心理等众多因素的变化,投资预期效益是不确定的。这反映了投资的()特点。A:投资效益滞后B:风险陛C:乘数效应D:基数效应答案:B9.反映政府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的指标是()。A:居民应债率B:公债偿债率C:公债依存度D:公债负担率答案:C10.()应当制订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者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A: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B:国务院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D:国土资源部答案:C11.可用于反映报告期和基期相对汇率水平变化的是()。A:名义汇率B:实际汇率C:双边汇率D:有效汇率答案:D12.()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在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目标下,根据本国的特点,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之达到与其相适应的各产业协调发展的状态。A:产业升级B:产业结构升级C:产业结构优化D:产业优化答案:C13.预缴进口保证金是()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A:国务院B:中央银行C:人民政府D:金融当局答案:B14.《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对不使用政府资金,也不在国家禁止和核准范围的其他投资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实行()。A:项目审核制B:项目备案制C:项目核准制D:项目审批制答案:B15.挂牌时间不得少于()个工作日。A:10B:15C:5D:20答案:A16.一国政府依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的现状,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并分阶段地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是指()。A:产业技术政策B:产业布局政策C:产业结构政策D:产业组织政策答案:C17.可持续发展道路应该是一种()。A: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协调的道路B:低增长、高消耗的道路C: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D: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道路答案:A18.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经济增长中()。A:劳动力、资本、土地要素投入的贡献B: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投入的贡献C:全部要素投入增长的贡献D:除去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的贡献的“余值”部分答案:D19.一个国家要具有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政策制定正确的强有力的产业结构政策,没有国家的干预,没有产业结构政策,单靠()较快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难以做到的。A:企业机制B:领导机制C:市场机制D:合作机制答案:C20.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特点。A:全面发展B:可持续发展C:协调发展D:坚持以人为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