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设计一、教学概况:学科:信息技术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二、教材分析《信息的鉴别与评价》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中的第二章第三节。信息时代,信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各类信息纷繁混杂、真伪难辨,只有会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才能提高学习、生活、工作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必要技能。信息的判断可根据信息的特征来考虑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时效性及实用性等,本节把信息的价值判断归结为“真实”、“有用”,并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价值判断,即:(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强调的是要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中确认权威、可信的信息源,从而鉴别信息的真实性)(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强调的是对于不同的角色,他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只有满足自己需要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强调的是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时效性,这是信息的真正价值之所在。)三、学生分析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前一阶段中,普通学生已经基本能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网络)来获取学习、生活中必须的信息,但由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他们缺乏对信息判别真伪的能力,也缺少对信息质量的思考,不太注意获取的信息对自己是否有用、会不会是一个已经过时的信息,对信息的明辨有畏难的情绪。因此本节课主要就是让学生知道,对获取来的信息还要加以鉴别才可以利用,要不然很容易被信息的大潮所淹没,被虚假的信息所蒙骗。在当今的社会,大量的信息充斥在我们周围,其中有很多是无用的、不良的、有害的信息。而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一个信息启蒙阶段,还不具备很强的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极容易受到虚假的、不良的信息蒙骗与诱惑。所以,给学生上好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鉴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2)、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与分析案例,让学生掌握辨别信息真伪的基本方法;(2)、采用玩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信息来源对信息真伪判断的重要性。(3)、通过调查分析,使学生了解个人兴趣是信息价值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4)、通过设置案例情景,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认知水平都影响一个人对信息的价值判断。(5)、通过上网查找,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一些比较需要关注时效性的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并能对信息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与判断,自觉树立信息安全意识。(2)、阅读分析案例,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明是非,辨对错。(3)、从自我做起,不发布、宣传虚假信息,并把社会上虚假的信息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说明:本节中提供了三种基本方法,这些方法既贯穿整个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也是人们在信息社会生活中的必备技能。2、教学难点:(1)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2)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说明:这样的能力很难通过一两节课的学习就可以形成,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信息活动中积极积累经验,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六、教学手段基于学情分析,本节采用任务驱动法与案例学习法,让学生通过阅读三种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的不同案例,并根据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此外,还组织学生深入探讨“信息的鉴别与评价,除了课本介绍的三种方法外,还有哪些可取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严谨、不断创新的思维习惯。考虑到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缺乏积极性,本节在导入新课时播放了两则广告,引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并且在案例挑选时,精心挑选了一些针对性强、富有时代气息、学生关心的案例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分析,务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七、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