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9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9页农村产业救济扶贫实施意见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现就20*—2010年全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工作原则(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的要求,以提高低收入人口收入为中心,以实施产业扶贫为主线,以整村推进为平台,进一步改善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扶贫工作由阶段性任务向长期性任务转变、由解决绝对贫困为主向提高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为主转变,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市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二)任务目标。经过3年努力,力争到2010年贫困地区基本达到“一高四新”的任务目标,即努力提高42.5万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由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左右提高到1500元以上,巩固扶贫成果,缩小地区差距;综合实力有新增强,市重点扶持地区gdp总量年均增长14%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全市贫困地区基本实现“户户通水”和“村内通硬化路”的目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新提高,贫困农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逐步提高,新建、维修、改造贫困村卫生室,升级改造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和成教中心;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争取通过3年扶持,扶贫重点乡镇在各县(市)、区年度考核中位次普遍前移,100余个重点村建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三)工作原则。1.坚持产业扶贫与救济扶贫相结合。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通过产业扶持实现增收,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及时纳入保障范围。2.坚持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产业扶贫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优势产业+农户”的模式,采取整村推进方式,建设专业村、特色村,夯实低收入农户的增收基础;社会扶贫工作由县(市)区为主,重点安排领导干部、部门、企事业单位联系贫困村、户,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个人资本参与扶贫开发。3.坚持重点扶贫区域与非重点区域相结合。将低收入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村确定为扶贫重点乡镇、村;重点乡镇、村以市里为主扶持,省扶贫工作重点县由省、市两级共同扶持,非重点区域的扶贫工作由所在县(市)区自行安排。4.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对扶贫重点村的产业项目,市给予适当资金扶持,对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由市有关部门给予适当扶持。同时,充分调动低收入人口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二、重点扶持区域根据贫困人口分布和扶贫开发的现状,上报XX县区为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将原扶持的*县洪范池镇、安城乡,长清区双泉乡,XX县区仲宫镇高而办事处,XX县区*镇、*镇、*镇,*县*镇、*镇、*镇列为市扶贫工作重点乡镇;将*县孔村镇李沟办事处、东阿镇太和办事处、孝直镇东山办事处,长清区万德镇武家庄办事处、马山镇漩庄办事处、张夏镇诗庄办事处、孝里镇马岭办事处,XX县区仲宫镇四道沟办事处、西营镇枣林办事处、柳埠镇突泉办事处、彩石镇宅科办事处,XX县区官庄乡闫家峪办事处,*县新市乡江店办事处等区域相对集中连片的210个村列为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共涉及1县、10乡(镇)、732个重点村、17.5万户、63.5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7.64万户、26万人,低收入人口占全市低收入人口总数的60.9%。三、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一)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继续按照“一乡一业”、“多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多村一品”、规模化、产业化的思路,重点培育商河大蒜、浅水藕、布艺加工,*富硒西瓜,*食用菌、鲜食地瓜、优质果品,长清波尔山羊,章丘薄壳核桃、优质小杂粮等10个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建设浅水藕、食用菌、设施林果、大棚菜等设施农业2.7万亩;发展优质鲜食地瓜、小杂粮、脱毒大蒜、中草药等特色种植5.4万亩;发展核桃、板栗、苹果等优质果品基地8万亩;新增奶牛、肉羊、生猪等家畜15万余头,肉鸡、肉鸭、獭兔等家禽300万只。(二)加快产业化经营进程,延伸产业链条。继续培育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搞好主导产品的加工转化、市场开拓,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3年内培育扶持各类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60家,初步形成大蒜、浅水藕、食用菌等10余个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链条。(三)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积极开发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针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开展订单式、援助式、输出式等培训,实现以培训促就业,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规划3年内扶贫地区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5万人,其中技能扶贫完成3000人;农业科技带头人培训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