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摄影师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摄影师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摄影师教案1教学目的:1、交流收集的材料,了解高尔基这个人物。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3、初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你们了解高尔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吗?同学们交流资料,最后明确:(高尔基是世界闻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他还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二、初读课文,围绕课题质疑。1、板书课题:《小摄影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小摄影师是谁?他给谁摄影?在摄影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情况?他是怎么处理的.?为什么要以小摄影师为题?……)2、初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在读文中解决,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解决。三、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1、按照读课文,画生字、、选字义的步骤自学生字。可按要求填写表格。表格略去。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重点字的读音。另外,“社”、“者”是翘舌音,“杂”是平舌音,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提示和纠正。2、分析字形结构。“摄”左右结构,“耳”的最后一笔是“”;第一个“又”最后一笔是“”。“胶”左右结构,右边的第四笔是“”,不要写成“”。“杂”上下结构,上边是“九”不是“几”,下边是“一”加“小”不要写成“木”。“鞠”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不要写成“一”;右里侧“米”字最后一笔是“”不要写成“”。“躬”当“身”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不要出头。“社”左右结构,左边是“”字旁,不要写成“”旁。3。比较法识记字形。贴()吩()社()侧()沾()纷()杜()测()秘()胶()者()杂()密()郊()著()染()四、理解词语: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记者”、“杂志社”、“胶卷”、“秘书”等词语。2、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摆弄:本意含有支配、调整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指小男孩调整相机,为正式拍照作准备或指小男孩为高尔基调整坐姿。吩咐:是要求对方按自己的要求做。课文中指高尔基听小男孩的话,拿了张报纸,坐下来。停当:本意为齐备、完毕。课文中指小男孩把高尔基拍照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做好了。突然:指事先没有料到,一眨眼事情发生了。课文中当一切准备停当就要拍照了,小男孩一下子坐在地上哭了起来。高尔基没有想到会发生眼前这样的事情。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由于忘了带胶卷,因此没照成相的事。)六、作业:生字、词、读书。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交流收集的材料,了解高尔基这个人物。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3、初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小摄影师教案4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1、读文想问题:⑴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⑵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⑶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2、画句找答案:⑴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⑵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⑶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⑷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3、读句知内容: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⑴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⑵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⑶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⑷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