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企业成本控制成本的定义: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弃的资源。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资源,还包括经过加工的物质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特定目的”是指需要对成本进行单独测量的任何活动,也就是成本对象,例如一件产品、一项设计、一项服务、一个客户、一种商标、一个部门或者一项工作计划。“失去”是指资源被消耗,例如材料在生产中被消耗掉、设备在使用中被磨损等;“放弃”是指资源交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例如用货币支付工资或加工费等。成本的分类:(一)成本按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劳动对象的耗费、劳动手段的耗费和活劳动的耗费三大类。(二)成本按经济用途分为以下类别:1.研究与开发成本。指为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生产过程而发生的成本。2.设计成本。指为了产品、服务或生产过程的详细规划、设计而发生的成本。3.生产成本。指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成本。4.营销成本。指为了让人们了解、评估和购买产品而发生的成本。5.配送成本。指为将产品或服务递交给顾客而发生的成本。6.客户服务成本。指向客户提供售后服务的成本。7.行政管理成本。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成本的分类:(三)成本按转为费用的方式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四)成本按其计入成本对象的方式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成本的分类:(五)成本按其性态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例如,固定月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财产保险费、职工培训费、广告费等。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产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部加工费等。混合成本,是指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外的,介于两者之间的成本,它们因产量变动而变动,但不是成正比例关系。总成本:如果用方程式表示,设y代表总成本,a代表固定成本部分,b代表单位变动成本,x代表产量(机器运行小时)。则有:Y=a+bx本量利分析:①固定成本线与横轴之间的距离为固定成本值,它不因产量增减而变动。②变动成本线与固定成本线之间的距离为变动成本,它随产量而成正比例变化。③变动成本线与横轴之间的距离为总成本,它是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④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P),是盈亏临界点。它在横轴上对应的销售量是250件,表明企业在此销售量下总收入与总成本相等,既没有利润,也不发生亏损。在此基础上,增加销售量,销售收入超过总成本,S和V的距离为利润值,形成利润区;反之,形成亏损区。盈亏临界点的确定: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盈亏临界点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例】某老板开饭馆销售一种面食,单价8元/碗,单位变动成本2元/碗,固定成本9000元/月,计算其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月盈亏临界点销售量=9000/(8-2)=1500(碗)每天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500/30=50(碗)成本控制的定义,是指运用财务成本核算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成本控制的原则(一)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二)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三)全员参加原则任何成本都是人的某种作业的结果,只能由参与或者有权干预这些活动的人来控制,不能指望另外的人来控制成本。(四)领导推动原则成本控制对领导层的要求是:重视并全力支持成本控制,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自身的责任成本。(五)全程控制原则。成本控制应从事前的预测开始到事后的总结结束,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等。措施:一、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体系建设。二、进行全过程控制。三、全员行动。措施一、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体系建设。建议相关部门以预算为基础,设专人对各自的成本支出进行统计、核对和分析,将各项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在绩效考核中增加成本控制方面的指标,对计划完成指标重新定义,加大资金使用效果的比重,让绩效考核起到真正的考核作用。措施二、进行全过程控制。每项业务在开始时要做出分析、预测,确定多种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在业务开展时,要有应变机制,及时调整、灵活运用,使执行在不脱离方向的前提下更加高效、合理;业务完成之后,要做出总结和提取,总结不足可以防范风险、提取经验可以增加效率。我们将在从每月的工作计划中增加资金计划项目,在每项工作的启动阶段加强对申购、申请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