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面试评分表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质资料,欢迎下载)面试评分表一、面试评分表1、面试评分表的构成面试评分表的构成(见表2-1)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项目:(1)姓名、考号、性别、年龄;(2)报考的类别与职位;(3)面试考查的重点内容及考核要素;(4)面试评价的标准与等级;(5)评语栏(包括录用建议或录用决策);(6)面试评委签字栏;(7)面试时间等。表2-1面试成绩评分表考号姓名性别年龄报考职位所属部门面试内容A分数B分数C分数仪表端庄整洁5一般3不整1表达能力态度进取心实际经验稳定性反应性评定总分评语及录用建议主持人(签字)日期:年月日2面试评分表的格式2、面试评分表的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问卷式评分表。运用问卷形式,将所要评价的项目列举出来,由主考官根据应试者在面试中的行为表现对其进行评定。(2)等级标准评价表。确定面试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将每一要素划分为若干标准等级,主考官根据应试者在面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回答问题的状况,选择一个符合应试者客观实际情况的等级予以评分。(3)提问题项综合评价表。按提问顺序记分,每一评价要素对应若干题项,最后将各题项平均得分综合统计在一张评价表上。这种评价表一般由三部分构成:①面试提问单;②提问记分表;③综合计分评价表。3、面试评分表的设计面试评分表是面试考官手中的重要工具,是面试标准化、结构化的重要手段,它集中体现面试测评标准。面谈中,考官一边提问,一边倾听回答,观察考生表现,同时将考生的表现与评分表上的测评标准相对照,在评分表上记录要点,给考生打分。评分表如同笔试的考生试卷,是面试中的重要文件,具有法律效用,应存档备查。表2-7和表2-8是两个结构化面试评分表的例子,是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和一些地方国家机关结构化面谈评分表的常见形式。表中包括了考生基本信息、测评要素及其权重、观察要点(即测评指标)、评分刻度、考官记录及评语等项内容,高度集中,一目了然,便于考官使用。两种评分表都采用了面试总分的百分制,但表2-7的特点是要素评分时采用10分制,其好处是符合一般模糊评价给分的心理习惯,便于考官作出判断,如考生表现优良则给8~10分,表现中等则给4~7分,表现差则给0~3分;在最后合成总分时,只要将各要素的10分制得分乘以其权重系数即可,表底部给出了总分合成公式:总分T=1、7A+1、7B+1、4C+1、4D+1、3E+F+0、7G+0、8H。表中分数为一名考官给一名考生评分的实际例子,将各要素分数代入公式,即得到该考官对该考生的面试总评分为79、5分。当然,在多名考官评价同一考生的结构化面试中,一般没有必要计算个别考官的总评分。这种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便于了解考生在不同要素方面的优劣情况,如同有了考生的一个剖析图。表2-8的特点是将各要素权重的不同直接体现为各要素满分值的不同,例如,综合分析要素的满分是17,说明其权重即为17%,考官给出各要素的分数后,直接相加,即得一名考官对该考生的面试总评分。这种评分方法的缺点:一是不同要素分制不同,满分不同,考生在不同要素上的个体差异无法直观地比较;二是不符合考官模糊评分的心理习惯,可能导致较大的误差。2021年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评分表时间:2021-12-1414:56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作者:本站原创点击:次收藏到: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的成绩及最低合格分数线可于2021年1月上旬查询,至此国家公务员考试将进入面试阶段。为了让广大考生提前了解面试,国家公务员网()特意准备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评分表,仅供考生参考。一、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为20分钟,回答问题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给考生3分钟准备时间在内)。二、面试前,考官要对试题和评分标准进行研讨,提问时尽量口语化,避免生硬念题三、每道试题附有评分参考,考官以此为参考,预测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法,进一步细化和统一评分标准。四、语言表达能力和举止仪表要素不单独设题,考官可根据考生回答问题时的实际表现进行打分。五、结构化面试成绩采取每个测评要素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后综合计算平均成绩的办法,确定考生最后成绩。六、考官要按照各测评要素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见下表。结构化面试评分表(普通类/专业知识类)注意:本表各要素得分不得涂改,涂改后本表无效,须重新填写。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报考职位测评要素语言表达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专业知识举止、仪表合计权重15202015202010观察要点1、口齿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畅?2、用词是否得当、意思表达是否准确?3、内容是否有条理和逻辑性?1、能否对问题或现象作深入剖析?2、对问题或现象的产生根源有无认识?3、能否针对问题或现象提出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