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食的随笔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食的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美食的随笔1美食与文字是我的两大喜好。与其说喜欢文字,颇有点附庸风雅之嫌,小可既非文艺圈人士的考究,又非小资阶层的闲适,碌碌庸才,对于文字,仅此喜好而已。美食对我而言也有点奢华,因为我喜欢的食物,多不登大雅之堂,上不了席面,隐于山林,藏于市井,不足为饕餮之徒道也。比如什么野地里烤的红薯,乡间煮的毛豆,小时候电影院旁边的绿豆粥,每次我一说,老婆都在旁边摇头。美食也是因人而异,就像川菜的麻辣令喜欢者大呼过瘾,对于饮食清淡者而言,是一次很痛苦的`磨难;文字也是,有人喜欢白话文的简洁明快,有人则喜欢古体文的对仗严谨。对于品尝美食,我是没有一点心得的,我更不是到处搜罗美食小吃的吃货,旁人如果问我哪里有美食?我更多的是一脸茫然。我只是喜欢美食的感觉,特别是喜欢菜品色感的搭配,比如说用洁白的盘子里面放一些碧绿的菜肴,点缀上几粒鲜红的枸杞,对于我来说,简单,清淡,赏心悦目比食物本身更有趣味。另外,我看到洁白透亮的餐具时,不由得总想起肤如凝脂,手如柔荑之类的词汇,老婆则严肃的批评我思想不健康。指尖所及精美的餐具,火花四溅,心神激越,作文也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得一二佳句,辗转反侧,欣喜若狂,夜不能寐。美食的随笔2清晨出发。十点是个乘坐公交车的极好时间。上班的人到办公室了,逛早市的人到早市了,晨练的人们也已经舞动拳脚了。车里空空的,不挤不吵不闹。我坐上320路,一直到射击场,换乘407路到终点西客运车站。两元钱一个半小时晃晃悠悠。十一点四十分坐上去往兴平的班车。已经忘却了往日的长途车站及情形。如今已是极方便的,车有司机有,就等乘客了。售票集中在车站大厅里。花14元买了去兴平市(县城)的票。四十分钟抵达目的地,下车又上了当地1路车驶往马嵬驿。十来分钟到了。下车就肚子饿了,更加向往美食。徒步慢行拍照。一路上麦田绿油油,蔬菜大棚远望像一个个飞机的机身,横卧田间。麦子涨到膝盖那么高,远远近近的树木把田间装点得很有层次,煞是好看。立夏时分,更是田野日日好风景啊!突然视线被一个个停车场中断,上好的麦田全是光秃秃的,扎起了遮阳的黑网,为停下来的车辆遮挡阳光。那些在田间常年劳作的的人们都从不曾享有这般待遇。如今,除了往日把城里人伺候得吃喝舒心之外,更让车主们感觉到他们的车辆原来也可以遮阳舒坦啊。我怎么突然觉得车厢的差别越发拉大了呢!这是单纯的.城乡差别吗?还是到处都蔓延的拜金?一路上塬,左右十来个停车场。看来这份收入比种麦子给他们带来的收益要大很多啊。我很天真地想着,有那么一天会没有麦子吃了吧?进入威严的城门,还是停车场。啧啧。渐渐地走进了一个旅游地,醒目的广告和logo,揽区平面图,路标指示牌,摆放陈设规矩的车马碾辘軸,墙上的大大的中国结,红辣椒,窗花,昔日农家院落的生活在这里一应成了装饰。也好吧!至少让更多的人开始看看关中农家的生活场景。作为这个项目的策划者,看来是成功的。是哦!经营者倒是替游人们想到了,一个铺子里别吃多了,还有一条街呢!我一个平常女子,在一条街上竟然吃了四家面食,四碗面哎!仍有食欲,要了一个油糕,一碗豆腐汤。嗨!凭良心凭口味还就这碗乾州豆腐汤好吃,有料有味道。此行一顿“农家面”吃了四家,共计花去44元。死死,死定了,下回再不来了。原本不信数字谐音这一说,可这次也太。。。。。。我也混杂在人群中频频举起小小相机。我的心理其实也是复杂的。我出来转转吃吃,首先是因为知青年月,经招工考试进了单位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兴平---曾是我当过电焊工的公司所在地。当时算是陕西省化安工程公司第三工程队的一员,跟随工程队驻扎在兴平县,就在兴化厂西边,铁道南边。学徒期拿着每月18。50元的工资。一直想能回到这个地方看看。二来怀念乡土,时不时想吃些乡土饮食。但在这里,却不伦不类地做了一回游客。也没有再吃到那乡土的味道。反倒觉得上了圈套,一种自觉情愿的圈套。毕竟是我自己要来的,是我多少慕了其名而来的。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留在相机中的永远的雨中田野气息,那树那麦子那片土塬......美食的随笔3年糕是江南人家寻常的美食。记得小辰光过了冬至,趁着天好,家里就要去镇上的机房去辗米粉,辗好的糯米粉有点湿,需要摊在竹簸里放太阳下晒干。那时也放寒假了,喜欢做的事是玩糯米粉,洁白的糯米粉已经干爽了,细闻闻有一股清香,一双小手沾满白白的粉儿,堆粉包,堆起来塌下去,塌下去再堆起来,乐此不疲。过了腊月十七十八掸好檐尘,家里会请蒸糕师傅来蒸年糕。师傅自带大炉子蒸笼等诸多工具,主人家只要准备好糯米粉就行了。一般人家也不是年年蒸,但盖了新房子或是家中儿女结婚喜事,就一定会蒸糕了,蒸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