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58第一章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与护理第一节病人的心理需要与护理一、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健康人的心理活动多指向外界客观环境,而病人的心理活动则更多地指向自身与疾病。一般来说,病人常有下列心理活动特点:主观感觉异常病人主观感觉异常表现在对事物的过分敏感、过分注意和出现“感觉欺骗”现象。他们不仅对声、光、味等外界刺激很敏感,如嘈杂的声音和强光等,对自己的体位、姿势,甚至心跳、呼吸等也十分关注,有时觉得枕头低,有时觉得被子沉。病人还会出现对客观事物的错觉。对病情迁延、治疗需耍一定过程的病人有度日如年之感。久卧病床者,会出现空间知觉异常,甚至会有床铺在摇晃的感受。情绪不稳、易冲动病人生病后,容易形成不良的心境,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或焦虑,或激怒,或抑郁,或恐惧,或悲观。遇事易激动、情感脆弱、发怒,病人心烦意乱常为小事儿发火,甚至与病友和医务人员发生冲突。这通常是病人与自身疾病及环境变化不断地抗争,却又力不从心而激起的情绪发泄。而慢性病人则多有怨言,脾气较大,甚至易哭泣。他们往往把患病看作是在受惩罚,从而感到委屈。孤独感加重一个人生病住院后,离开了工作单位和家庭,接触的人少了,或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或接触的时间极其短暂,如医生一般只在每天查房时,才能和病人说几句话,护士只是做治疗或巡视病房时和病人进行简单交流,这样就加重了病人的孤独感。在医院里,值夜班的护士经常发现,有的病人睡不着觉就按信号灯找护士,有的病人莫名其妙的徘徊在值班室门口。他们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孤独感,总希望别人陪伴,说几句话,以得到心理上的宽慰。敏感的自尊心病人非常重视别人对他的态度,具有比平常人更为敏感的自尊心。人生病以后,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有所动摇,自我价值感受到挫伤,自尊心也不同程度地因失落感而受到伤害。有的病人被医护人员直呼其名,甚至被以床号代替姓名,感觉很不舒服。病人自尊心之所以较常人更为敏感,一是病人不甘心由于疾病带来的自身价值感受到挫伤,二是病人常常认为自己的被尊重就会引起医护人员对自己的重视和关怀。对于病人来说,自尊是不愿屈服于疾病的自强心理,是热爱生活、与疾病作斗争所必须的积极的意志品质,应当得到支持和受到保护。依赖性增加一个健康人一旦生了病,就会意志减弱,被动依赖性增加。病人的行为表现与年龄社会角色不相称,显得幼稚,如躯体不适时发出呻吟、哭泣,甚至喊叫,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获得关心和同情。这时,病人一般变得被动、顺从、依赖,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有的表现出早年的退化性行为。只要亲人在场,本来可自己干的事也让别人做,一向意志和独立性都很强的人,此时,自信心也表现不足了。养病过程中,他们的爱和归属感增强,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希望有更多的亲友探望,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失助。强烈的期待心理不论急性病人还是慢性病人,都希望获得同情和支持,得到认真的诊治和护理。急盼早日康复。在这种期待心理的驱使下,病人多急不可耐,四处求医。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医疗工作的创新、寄托于护理工作的精良,寄托于新方妙药的发明,企盼着医疗奇迹的出现。总之,他们就是期待着迅速康复,期望生存下去。那些期望水平较高的病人,往往把家庭的安慰、医生和护士的鼓励视为病情减轻,甚至是即将痊愈的征兆。当病情加重时,又期待着病重过后即将出现的好转。当已进入危重期,也期待着有起死回生、转危为安的可能。期待心理对病人来说,是一个渴望生存的精神支柱,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客观上对治疗和康复是有益处的。疑虑重重有的病人当见到医护人员低声说话时,就以为是在讨论自己的病情,觉得自己的病重了,甚至没救了;有的人对别人的好言相劝也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别人的意思;有的人对服药打针和处置检查也疑虑重重,担心误诊,担心服错了药、打错了针。有的人身体某部位稍有不适,就胡乱猜想。一般说来,内向性格的人、病前疑心较重的人、易受消极暗示的人和心理疾病的病人等,疑虑较重。失助自怜这是病人一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悲哀而又怜悯自己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往往发生在面临重大手术、痛苦的检查、预后不良或生命危重的病人身上。这类病人由于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自信心降低,认为他对所处情境已失去控制力,周围对他的互助也是无能为力,因而失去了生活勇气口这是与期待心理相反的消极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要努力运用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方法改变病人这一消极心态。否则,这种心理状态对治疗疾病是极为有害的。适应性降低一个人进入病人角色后,其社会行为可能发生变化,尤其在角色上的适应性普遍降低。例如兴趣爱好、事物评价、行为表达形式等都要重新适应,而这种适应能力大为降低。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由于每个病人性别、年龄、文化教养和心理品质不同,个体差异较大,每个病人所患疾病、病程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