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着力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切实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好先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的跨越式发展,使交通运输业具备了发展转型的基础和条件。2009年,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7位跃居第2位;公路货运量从世界第6位跃居第1位;高速公路6.5万公里,居世界第2位。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2.4万公里,为世界之首,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为世界第一。民航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从世界第37位跃居第2位。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和运输能力的显著提升,为交通运输业结构优化、网络衔接和运输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转型,必须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需求总量将是目前的2.5—3倍,交通运输能力需再提高两倍以上。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可达性和效率还比较低,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成本相对较高。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18%、运输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分别是10%和6%左右。我国载货汽车油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30%左右,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机动车尾气排放在一些大城市占大气污染物比重60%。要不断更新交通运输消费理念和出行方式,坚持创新驱动,转变重物质资源投入的发展模式,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追赶世界交通运输业发展先进水平,必须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在网络密度、通达深度、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较大差距,实现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转变任务艰巨。我国路网密度只有美国的2/3,高等级公路约为美国的1/5;路网通达深度不够,目前全国还有0.4%的乡镇和4.2%的行政村不通公路。营运机场数量不到美国的1/3。内河三级以上航道仅占航道总里程的7%,而美国为61%,德国为70%。运输效率和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公路货运车辆空驶率比发达国家高10%—20%;城市公共交通滞后,远低于发达国家30%—70%的水平。推进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转变,既要大幅度增加总量规模,更要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二、构筑现代交通运输业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最根本的是要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这是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快形成综合运输体系框架下集约的基础设施系统、现代的运输装备系统和科学的组织保障系统。统筹规划衔接,建立综合运输规划体系;调整优化通道资源,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加强多式联运等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推进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大力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结构,优化网络功能结构与布局。调整运力结构和运输组织结构,积极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输,引导营运车船向大型化、专业化、清洁化方向发展。三是加快薄弱环节建设。加快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把内河航运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提升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这是交通运输现代化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现有存量进行更新改造和优化升级,提高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运营效能和管理水平;新建基础设施要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推广应用,运输装备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安全、舒适和便捷性。重点推进信息化建设,消化吸收信息化前沿技术,推进政府管理、公众服务、电子商务“三大信息系统”建设,形成开放兼容的现代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这是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一是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加快转型,积极发展甩挂运输、滚装运输、江海直达运输、集装箱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二是做大做强邮政快递物流。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加强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物流规划、政策、基础设施和运营衔接。三是积极拓展港站枢纽服务功能。新建港站枢纽运输功能和物流功能要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现有港站枢纽改造植入物流功能,加强港站枢纽与后方物流园区衔接。四是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研究高效环保城市配送车辆管理,完善大件货物运输的车辆生产、登记、准入、通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