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计算机网络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2.1数据通信的定义2.2通信系统模型2.2通信系统模型2.2通信系统模型2.2通信系统模型2.2通信系统模型2.2通信系统模型模拟信号:时间和幅值均连续。2.3数据信息传输的基本形式2.3数据信息传输的基本形式2.3数据信息传输的基本形式2.3数据信息传输的基本形式2.4数据编码技术2.4数据编码技术2.4数据编码技术2.4数据编码技术2.4数据编码技术2.4数据编码技术2.4数据编码技术2.5数据传输方式2.5数据传输方式单工通信单工通信方式就是数据信号只能从信道的一端单方向地传送到另一端;一端固定为发送方,一端固定为接受方。半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方式就是数据可从信道的一端到另一端,也可反方向来传输,但是不能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全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方式就是数据信号可以从信道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同时可反方向来传输,也就是支持数据信号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传输。2.7交换技术2.7交换技术A和B通话经过四个交换机通话在A到B的连接上进行C和D通话只经过一个本地交换机通话在C到D的连接上进行电路交换的特点:(1)呼叫建立时间长且存在呼损。在电路建立阶段,在两站间建立一条专用通路需要花费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呼叫建立时间。在电路建立过程中由于交换网繁忙等原因而使建立失败,对于交换网则要拆除已建立的部分电路,用户需要挂断重拨,这称为呼损。(2)电路连通后提供给用户的是“透明通路”,即交换网对用户信息的编码方法、信息格式以及传输控制程序等都不加以限制,但对通信双方而言,必须做到双方的收发速度、编码方法、信息格式、传输控制等一致才能完成通信。(3)一旦电路建立后,数据以固定的数据率传输,除通过传输链路的传播延迟以外,没有别的延迟,在每个节点的延迟是可以忽略的,适用于实时大批量连续的数据传输。(4)线路(信道)利用率低。电路建立,进行数据传输,直至通信链路拆除为止,信道是专用的,再加上通信建立时问、拆除时间和呼损,其利用率较低。2.7交换技术报文交换的特征:(1)在通信时不需要建立一条专用的通路(2)与电路交换相比,报文交换没有建立线路和拆除线路所需的等待和时延。(3)线路利用率高,节点间可根据线路情况选择不同的速度传输,能高效地传输数据。(4)要求节点具备足够的报文数据存放能力,一般节点由微机或小型机担当。(5)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每个节点在存储转发中,都进行差错控制,即检错、纠错。(6)缺点:由于采用了对完整报文的存储/转发,节点存储/转发的时延较大,不适用于交互式通信,如电话通信;由于每个节点都要把报文完整地接收、存储、检错、纠错、转发,产生了节点延迟,并且报文交换对报文长度没有限制,报文可以很长,这样就有可能使报文长时间占用某两节点之间的链路,不利于实时交互通信。分组交换即所谓的包交换正是针对报文交换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进方式。2.7交换技术三种交换的比较2.8通信错误检测与纠错2.8.1奇偶校验码下面我们用奇校验进行说明ASCII码为7位编码,存储和传输时用一个字节表示,最高位可用于校验位。则字符A和C的编码分别为:1000001→110000011000011→01000011可以发现,传送过程中任何一位码元(包括校验码元)出错,码组中“1”的个数都会变为偶数,就可发现传输出错。但出现偶数个错误时,码组中“1”的个数仍为奇数,无法发现错误。偶校验原理相同,只是在附加校验码时,使码组中“1”的个数为偶数。奇偶校验实现方法简单,但只能发现奇数个错误,不能发现偶数个错误,检错能力较低。2.8.2垂直水平奇偶校验码水平垂直校验码是在两维上的奇偶校验码。为增加检测出多比特错误和突发错误的可能性,需要通过对数据中每个比特扫描两次来加大校验的复杂性。2.8.3CRC(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yclicRedundancyCode)码利用循环码的误码检测特性进行误码检测,它是从循环差错控制编码中分出的一类检错码。循环码的已编码码字可被生成多项式g(x)整除。接收端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检错,若收码字不能被g(x)整除,则有错。常用CRC-m编码的生成多项式:习题5、完成下列CRC校验,其中,信息位为:100110100生成多项式为:G(x)=x3+x2+16、给出比特流01001110的曼彻斯特码波形图,以及差分曼彻斯特码波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