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庭教育的语录86条家庭教育的语录86条忧愁能否放得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得上是幸福的"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庭教育的语录86条,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1、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后;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后。……若从一心生一切法者,此则是纵;若心一时含一切法者,此即是横,纵亦不可,横亦不可,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故。(隋)智颧《摩诃止观》卷九2、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于此五受阴不着不受,不受故不着,不着故,自觉涅槃。《杂阿含经》卷五,第104经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杂阿含经》卷一,第9经3、先诛爱本,无所植根,勿如刈苇,令心复生。《法句经》卷二,爱欲品4、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卷六5、君子不掠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对所有的人都要感恩,慈悲心就能建立起来。7、心无邪,人生得大自在。放下对真理的执著,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8、苹果、花生之类的很好吃,很有营养,那是对人来说的。佛菩萨并用不着。此世的善事、功德也一样,只对人有益,净土佛菩萨用不上,还是留在人间好好享用吧。9、世上没有你喜欢不喜欢做的事,只有需要不需要做的事;世上也没有需要不需要做的事,只有你不得不做的事。为稻粱谋的事那就是事,无需为稻粱谋的事,那是诗。生活中多的是事,缺少的是诗,所以许多人才会以不同的形式写诗。10、[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与时竞争、接受考验,才会成功。11、生活在凡尘俗世,难免与人磕磕碰碰,难免遭到误会猜疑。你的一念之差、你的一时之言,也许会被别人加以放大和责难;你的认真、你的真诚,也许会被别人误解和中伤。如果非得以牙还牙,拼个你死我活,如果非得为自己辩驳澄清,就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那还不如拔除愤怒的毒根,做一个轻松之人。12、众生不解修道,便欲遣除烦恼,不知烦恼本空,将道更欲觅道。一念之心即是,何须别处研讨。(梁)宝志《道体不二歌》13、在佛教中,"不知自己"以及"不明道理",亦即所谓的"无知无明",被认为是一种罪。——梅原谛愚禅师14、很幸运,我们每一位众生都平等地拥有追求究竟快乐的权力,也都平等地具有达到究竟快乐的潜能。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将眼前的快乐当做究竟快乐来看待,而失去了获得究竟快乐的机会。究竟的快乐不在外境,而在内心。内心的祥与、安宁、喜悦、慈悲与智慧,皆是由内往外释放的,而不是靠外境求来。对现象进行分别与执著,那么现象就会成为我们遭受痛苦与烦恼的因素了。15、如何达到生死自在的境界?唯有靠平常多培养"能舍"之心,方达提得起、放得下之境界。16、凡圣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转变能够舍己为人,就是佛菩萨;如果为自己也为别人,就是凡夫;只为自己不为别人,就很难避免堕入恶道。17、把握当下,恒持刹那。18、静虑能生智,定复从智生。佛果大菩提,定慧为根本。《大乘理趣般若经》卷八19、世间有情,一结断时,余一切结皆亦随断,云何一结?是谓我慢。所以者何?诸所有结,细中粗品,一切皆以我慢为根,从我慢生,我慢所长。如楼观中心,众分所依止,中心若坠毁,余分皆坠落。如是我慢结,众结之所依,我慢结断时,诸结皆随灭。《本事经》卷一20、于十界万法,若依若正、假名实法,随拈一法,皆即心之全体,皆具心之大用,如心横遍,如心竖穷。以唯心义成,唯色、唯声、唯香、唯味、唯触、唯法,乃至唯微尘芥子,一切唯义俱成。一切唯义俱成,方成真唯心义。《彻悟禅师语录》21、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菩提。22、父母唯一应为孩子做的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并鼓励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找出热情所在是一个辛苦又玄奥的过程,需要很大的自由空间,父母若施加压力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只要告诉孩子做选择时不要考量地位或收入,要问心中的真诚与共鸣。23、教育一个男人,是教育一个人;而教育一个女人,是教育一个家庭,教育三代人。也就是教育一个民族,所以,教育女人更重要,女性的自我教育更重要:专业知识或技术可能使你获得成功,与某种程度的满足感,但没有平与、宁静、成熟的心智,就很难好幸福生活。24、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形成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对肥胖儿与正常儿进行对照研究发现,肥胖儿的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