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21-网络教育学院专科生毕业大作业题目:关于网络教育课程的开发的思考学习中心:奥鹏汉中学习中心层次:高中起点专科专业:计算机网络年级:2007年·春学号:学生:张津瑜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0年7月27日关于网络教育课程的开发的思考2007级张津瑜内容提要: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和方式具有两面性,它是一把福祸兼具的双刃剑。网络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活动环境和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对教育来说,网络是形式而不是内容。网络教学既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所没有的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和薄弱环节。关键词:网络网络教育网络教学优势和局限近年来,网络教育被国内一些人炒得沸沸扬扬,各种网络大学、学院或学校的招生广告使人眼花缭乱。网络是个什么东西?网络教育的实质何在?网络教学有哪些优势和局限?西方对网络教育的热情已开始减退,中国的网络教育会不会潮起潮落,昙花一现呢?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这些问题作出比较客观的回答。一、网络是一把福祸兼具的双刃剑网络这个概念早在上个世纪60到70年代就在西方发达国家流行开来,当时称之为网络组织。90年代以后,随着因特网、万维网等多媒体计算机通讯网络的出现,网络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在最近几年的中国,“网络”已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网络到底是什么呢?《水族馆阴谋》的作者马瑞林·弗格森认为网络概念的构成成分有:“会议、电话、飞行、书本、挂名组织、报纸、演讲、讨论会、散布谣言、共同的朋友、最高层会议、联盟、录音带、通讯刊物等等。”可见,弗格森心目中的网络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东西,其某些构成成分早已有之,并不全是新鲜玩艺。美国网络女精英戴森说:“网络不具有独立的存在。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们把它作为一个互相交流、经营生意、分享见解的地方,而不是因为它是一个依赖于外界的神秘的实体。”她还指出,网络不是一个简单的家,而是由上千上万个小家庭、社区自我营造、定义并设计的环境。在戴森看来,网络只是一种由人营造设计的“环境”,互相交流信息的“地方”。网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依赖于高新技术的公告牌系统、商业在线服务、视频会议和内部信息网,固然是名符其实的网络。并不依赖于高新技术的书本、报纸、刊物等纸质媒体,甚至演讲、讨论、会议等语言媒体,都属于网络的范畴。不过,当前人们所说的网络,主要是指多媒体计算机通讯网络,即计算机借助通信技术实现的网络化,它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基础。因此,我们可以给网络概念作出这样的界定:网络是人们相互交往、经营生意、传播信息、沟通思想、联络感情的一种环境和场所,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新的方式、媒介、工具和手段。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确实已广泛地涉足网络,以至有人提出“网络化生存”的命题,发出“一网打尽世界”(一网指因特网)的呼声。于是,网络经济、网络教育、网络通讯、网络生存(包括网上购物、网上就医、网上餐饮、网上旅游、网上恋爱等等)都成了非常时髦的语言和十分诱人的东西。网络真的是一尘不染的乐园和未来社会的天堂吗?事实并非如此。网络实际上是一把祸福兼具的双刃剑,它在丰富、便利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从未有过的社会问题,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洗钱、网络色情、网络沉溺、网络病毒、网络黑客等等。惟其如此,戴森曾警告说:“网络不会把我们带入一个一尘不染的数字化乐园”,“这种媒体会帮助我们从智力和情感上延伸自我,但它不会改变我们的基本特征。”她还特别强调:“网络既可以用来造福社会也可以用来危害人间,……换言之,它是一个虚弱的宣传工具,但确是施展阴谋的好地方。”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工具或手段的两面性,已被戴森揭示得淋漓尽致,如果我们不一分为二地认识和利用网络,必将坠入难以想象的网络陷阱。二、网络教育的实质从广义上说,教育信息的传播从来就是有网络的,只是其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在不同时代有所不同罢了。古代教育中的口耳相传、负笈游学、拜访名师、“次相授受”,近代教育中的班级授课、函授学习、导生制度、“校外学校”,都要借助一定的媒介,都有一定形式的网络,否则教育信息便无法传输,教学活动就无法开展。当然,那时的教育网络还很原始、还不畅通,更主要的是还没有网络化。现在人们所说的网络教育,主要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通讯网络来开展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它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为我们营造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教育活动环境,提供了一种目前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计算机与教育的结合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1960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分班分校研制成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1963年,斯坦福大学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并与IBM公司合作开发成带32个终端的IBM1500教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