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填空1、《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鲍照、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3、魏收、温子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4、王粲的诗赋为“七子之冠冕”。5、班固据《七略·辑略》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6、“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7、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8、《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第一个以山水诗著名的诗人是谢灵运,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燕歌行》,第一个大量创作七言律诗的诗人是杜甫。9、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师,《咏史》诗八首奠定了其文学地位。10、钟嵘《诗品》说郭璞的《游仙诗》“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并将其评为“中兴第一”。11、《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由(宋)刘义庆编纂。共36门,上卷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门,这正是孔门四科。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12、文章四友是: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13、文学自觉主要体现在文学分化、文体区分、审美追求三个方面。14、曹植在《白马篇》一诗中,通过幽并游侠儿的形象,寄托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15、曹植的《洛神赋》善于对女性形貌姿态进行描写,是建安时期优秀的抒情小赋。16、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17、陆机的《文赋》是早期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18、玄言诗的代表诗人是孙绰和许询。19、陶渊明的文章《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20、陶渊明的思想倾向主要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21、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南北朝诗歌的最高成就。22、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23、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24、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对我国七言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25、永明体的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26、钟嵘的文学批评专著是《诗品》。27、在古文运动的创作宗旨上,韩愈、柳宗元明确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这也是古文运动的核心。28、李白沿用古题乐府表现出创新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古题写现事,二是用古题写己怀。29、王维后期诗歌常含有浓厚的佛教意趣,被后人尊为“诗佛”。30、作为一个诗歌流派,韩孟诗派在理论上提出“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的主张。31、唐代文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中唐为分界线,前后起了很大的变化。32、《燕歌行》一诗在高适的边塞诗中最为著名。33、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34、元稹的代表作是《连昌宫词》。35、初唐对于律诗的定型起较大作用的诗人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二、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所具有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风格,为后世文学树立了榜样。建安风骨主要表现为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2、永明体: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以五言四句、八句为多,讲求平仄。主要特征:讲求声律和对偶。其中,四声的发现对永明体的形成有关键作用。沈约、谢朓等是永明体创作的重要诗人。3、上官体:上官体是贞观诗坛后期诗人上官仪创造的五言新诗体。讲究“六对”、“八对”。上官体“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词之美。上官体诗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4、志怪小说:以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为主体内容,多表现宗教迷信思想。按内容可分为:(1)、地理博物:张华《博物志》;(2)、鬼神怪异:干宝《搜神记》;(3)、佛法灵异:颜之推《冤魂志》。在中国小说史上,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他们为唐传奇的写作积累了经验。5、歌行体:“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其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656.htm"\t"_blank"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652.htm"\t"_blank"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6778.htm"\t"_blank"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HYPERLINK"http://ba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