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庭教育的15个观念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发展。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15个观念,希望有所帮助!1、世上没有坏孩子对独生子女鼓励越多,独生子女的成就需要就越强烈、就越自信;反之,就越自卑。偏爱一部分学生而漠视甚至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是不科学的,也是不道德的,它最终会导致"社会排斥"。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里,世上没有坏孩子,自然不会有"差生"。2、向孩子学习人类学家玛格丽米德当年所描述的"并喻文化"(两代人互相学习的文化)和"后喻文化"(老一代向新一代学习的文化),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出生、成长在新的时代,对变化的时代有天然的适应能力。老年人不得不向年轻一代学习,以便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并适应新社会。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孩子们比我们更快、更好地掌握了新媒体技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媒介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为此提出"以孩子为师",并倡议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其三,向孩子学习绝不意味着成人的幼稚,恰恰相反,它标志着成人的成熟与睿智。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又变为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他们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可见,10岁到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最重要的心理现象是"自我意识"的强化。他们渴望独立,又屡屡失败,常以苛刻甚至挑衅的目光审视父母和社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代际隔阂的原因是:一是由两代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差距引起的。二是两代人的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对新技术适应能力的差距引起的。奉劝做父母的,当孩子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应当即质问或训斥,而应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为什么?经常这样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4、尊重孩子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家庭、社会生活的权利。根据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权利一概受到法律的保护,当然包括儿童的隐私权(偷看孩子日记、信件就是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也许,您看了这些权利会坐不住,这么小的孩子有这么多权利,谁还管教得了?其实一个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比一个不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更好教育,因为所有的儿童权利都在教会孩子做人。当父母们尊重孩子的权利,并引导孩子珍惜自己的权利时,真正有益的教育才能开始。5、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在0--14岁的孩子中,弱智能儿童仅占1.07%,也就是说,98.93%的孩子不存在智力问题,存在的是爱不爱学、会不会学、勤奋不勤奋的问题。即使是1.07%的弱智儿童,经过适当的训练和热情的鼓励,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当您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请您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孩子也是非常愿意学好的,孩子有能力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这种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在挫折面前镇静下来。"坏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忌言。相反,您应当对孩子肯定地说:"你是个好孩子!"这是一种更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思想。事实表明,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6、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在现实生活中,抱怨多于赏识的事实比比皆是,这正是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因为抱怨教育承认孩子间的'差异,不允许失败,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差异扩大;赏识教育承认差异,肯定孩子间的差异,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结果使差异缩小、消失。7、减少孩子的依赖调查发现,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有责任心"的仅占45.9%,认为自己"做事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的仅占40.3%。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强。孩子的依赖性从哪里来的呢?一般来说都与父母的溺爱有关,父母包办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赖性越强。相反,父母如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大为减少。8、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中特别注意对孩子过失的处理。一般说来,孩子有过失的时候,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所以,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让他承担责任,这是现代父母的真正爱心。9、以群治独不少独生子女有某种孤独倾向,尽管一人在家感到寂寞,却又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偶尔与人交往或参加集体活动,他们又表现得不自然,不投入,甚至不知所措。还一些独生子女有独占、独享等不良心理和行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独生子女之"独"呢?其一,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而父母又多为双职工,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其二,居住环境由平房的开放性转为楼房的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