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页市长在农村能源汇报大会发言近几年来,我们正确把握“速度、质量、效益”三者关系,视质量如生命,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比率配套、高效益利用,实现了沼气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现全市户用沼气池达41万户,使用率稳定在90%以上,48%的农户生活能源基本实现沼气化,既极大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也得到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一、严把沼气池建设质量关,让农民能长期使用沼气使用率的高低,建设质量是关键、是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质量重于泰山的理念,始终把建设质量当成我们事业的生命线,常抓不懈,“重标准、重质量、重配套、重使用、重效益”已形成共识。1、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建设中始终坚持“群众自愿、条件具备、三结合配套、执行标准”等四个原则,确保建设的科学性。大力推行集体规划和设计的制度,即建设前要求业务干部、施工队长和技术员一起现场制定设计方案,确保设计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严格实行先设计后建设的制度,基本做到了村村有规划,户户有设计,每户有一张图纸,为农户的长久和方便使用奠定基础。2、高起点示范,高标准推进。我们连续多年把创建示范点的工作列为重中之重,采取措施强力推进。研究下发了示范点创建的管理办法、建设标准和验收办法,市办带头办点,树立榜样;项目计划实施之前必须在每个项目村选择10个以上的农户,按照“三统一”、“一区别”的办法创办示范户,“三统一”即统一“一池三改”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建设施工,“一区别”即根据不同经济状况建设不同档次的示范户,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民需求。示范之后,再召开农户现场会推开。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做到了市有示范区、县市有示范镇、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目标,“一池三改”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标志性品牌。3、坚持标准,精心施工。严格职业准入制度,坚持持证上岗,确保建设质量。坚持质量技术标准,按照“四统一”的办法,全面进行“一池三改”,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管理、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检查验收。积极推行标准化施工,如XX县区、XX县区等地推行钢模现浇建池,XX县区、XX县区等地推行预制块组装建池等。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推广,提高建设的科技含量。我们多次组织开展技术创新的竞赛,激发了各地创新热情,取得了一批成果,如夷陵区研究的农村无动力节能卫生组合灶获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技术已经编成图集,在全市推广,覆盖率达到30%以上。4、加强督查,排除问题。建立了经常性的检查机制和质量责任追究制,组织督查组不定期进行现场督查,重点督查沼气建设质量和配套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建设的优质比率。二、积极开展综合利用,让农民愿意使用是多种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我们把开展沼气综合利用与发展主导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成了提高沼气使用率的最佳举措。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让农民在开展综合利用中看到前途,得到实惠,农民才愿意使用。1、调整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彻底摒弃过去“就沼气抓沼气、就能源论能源”的理念,实现由“以气为主”向“肥气并举”、单纯用能向综合利用的转变,全力抓好两个结合,一是抓好沼气建设与循环经济相结合,引导农户利用沼气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二是抓好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实现村容整洁、家居环境清洁,实现了在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板块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循环农业试点里都有沼气配套建设的规划,从而为沼气开发利用提供广阔空间。2、广泛试点,积极探索综合利用模式技术。我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出了“猪-沼-果”、“猪-沼-茶”、“猪-沼-菜”、“猪-沼-鱼”等多种综合利用模式。在此基础上,各地集成喷灌、滴灌等技术,开展沼气综合利用的创新示范,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层次,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XX县区发明的“农村沼气多功能生态调节器”、“生态微灌”等技术广泛,实现了沼液的自流微灌,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效益。该项技术荣获市2010年技术发明三等奖。XX县区长岭岗村吴建平年出栏生猪1000头,建有150立方米的沼气池,将产生的沼气供给周边的农户,在山顶建起生态微灌塔,240亩柑橘靠利用“猪—沼—果”技术,不仅每年节省了2万多元的灌溉费用,而且使柑橘产量和品质都大大提高,今年收入可达10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农庄。3、积极推广,规模发展,创办综合利用示范区。紧紧围绕农民增产增收目标,主动融入到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建设之中,试点示范、配套建设、规模发展。据统计,全市沼肥综合利用规模达到120万亩。初步形成了长江、清江流域“猪-沼-果”循环农业示范区,武陵山区“猪-沼-茶”循环农业示范区、城郊“猪-沼-菜”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