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7页产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十一五”以来,宜宾强力实施“工业强市”和“两化”互动发展战略,坚持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宜业宜居、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着力建设临港经济开发区、五粮液、盐坪、南溪、江安、长宁等13个产业园区,全市产业园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实现经济转型、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2008年以来产业园区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对产业园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一、宜宾产业园区基本情况及发展特点(一)宜宾产业园区基本情况2008年以前,全市仅有五粮液集团和丝丽雅集团建成五粮液、丝丽雅企业园,以及市县共建南溪区罗龙产业园区和xx县阳春产业园区。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意见》,全市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发展,临港经济开发区、五粮液、xx区、南溪区、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等13个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全市产业园区8个位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经济走廊,4个位于煤炭、硫铁矿、石灰石等资源富集区。2009年五粮液、南溪罗龙、江安阳春3个产业园区进入全省“1525”工程。2010年宜宾成立了XX省首个以“临港”命名的临港经济开发区。截止2011年底,全市13个产业园区拥有省级产业园区4个,市级产业园区7个,县级产业园区2个;园区规划面积248.7km2,已开发面积53.4km2,工业用地43.2km2,建成投产面积32.5km2;园区管委会编制人员337人,在岗人员598人;入驻规上工业企业170户,其中2008年以来新入驻企业72户;园区规上工业企业产值983亿元,利税总额183.9亿元,资产总额1104.1亿元;规上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产业园区1个,100亿元以上产业园区2个,50-100亿元产业园区3个,50亿元以下产业园区7个。(二)宜宾产业园区发展特点1.产业园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两化互动发展的意见》,成立了产业园区发展领导小组;各区县均构建了园区管委会,临港经济区由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兼任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部分区县产业园区由县级领导兼任管委会领导。全市13个产业园区编制完善园区发展规划,明确了园区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市县两级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人、才、物给以充分保障,政策和要素重点向园区倾斜。截止2011年,全市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20.8亿元,园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平台基本搭建,着力推进临港经济区、五粮液、罗龙、阳春等沿江经济带产业园区发展布局,先后引进三峡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川南煤业、拉法基、攀钢集团、中远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承接市内五粮液集团、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宜宾纸业、天竹竹资源等产业转移。未来几年,宜宾在建的向家坝电站、欧冠陶瓷、华福双三、船景煤矿等一大批企业建成投产,入园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园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宜宾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产业园区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一是产业园区助推全市经济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工业对宜宾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3%。2011年,宜宾成为继xx市后,XX省第二批、川南第一个跨入“千亿元俱乐部”市州之一,经济总量居全省第4位,全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5%,13个产业园区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成为宜宾工业发展强劲引擎。二是县域经济发展迅猛。近年来,各区县产业园区建设进程加快,南溪区、xx县、xx县、xx县新入驻规上工业企业分别达到27户、20户、15户、10户,产业园区强势发展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全省名列前茅,xx区连续四年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排位前10强,四年间5个区县10次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先进县。三是产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2011年全市产业园区规上工业170户,累计投资额831.9亿元,总产值983亿元,利税总额183.9亿元,从业人员12.3万人,分别比2008年增加2.8倍、3.2倍、2.6倍、2.7倍、2.1倍。3.产业园区为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临港经济开发区发挥宜宾沿江综合资源优势,着力于建设大港口、实现大通关、培育大产业、发展大物流,培育临港型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知名物流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大发展。五粮液、李庄、阳春等产业园区分别规划白酒发展区,拥有五粮液集团、高洲酒业、叙府酒业、华夏酒业、红楼梦等一批优秀白酒企业,培育吉鑫酒业、巴蜀液、宜泉曲酒、新宇酒业等14户新入规上,其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