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41页共NUMPAGES42页第PAGE\*MERGEFORMAT4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42页计算过程结果1题目及总体方案分析1题目:设计一个带式输送机用减速器已知条件:带式输送机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空载启动,室内工作有粉尘,使用期限15年,大修期3年,动力源为三相交流电,小批量生产,输送速度允许误差为5%。输送工作拉力F=2800N,输送速度=0.9m/s,卷筒直径D=260mm。2传动装置总体设计:1.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工作机组成。2.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分布,故沿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3.确定传动方案:考虑到电机转速高,传动功率大,将V带设置在高速级。其传动方案如下:2电动机的选择2.1电动机输出功率的确定(1)确定各级传动效率并计算总效率---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表2-10-带传动效率:0.96-每对轴承传动效率:0.99-圆柱齿轮的传动效率:0.98-联轴器的传动效率:0.99—卷筒的传动效率:0.96说明:-电机至工作机之间的传动装置的总效率:(2)工作机卷筒上所需功率Pw电动机所需输出的功率为:2.2电动机转速的确定执行机构的曲柄转速为===66.11r/min经查表按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V带传动的传动比=2~4,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8~40,则总传动比合理范围为=16~160,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16~160)×66.11=1057.76~10577.6r/min按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要满足P≥P以及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重量、价格和带传动、减速器的传动比,选定型号为Y132S-4的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P为5.5kw,满载转速1440r/min。3分配传动比(1)总传动比(2)分配传动装置传动比:式中,分别为带传动和减速器的传动比。为使V带外廓尺寸不致过大,初步取(实际的传动比要在V带设计时,由选定大小带轮标准直径之比计算),则减速器的传动比:(3)分配减速器的各级传动比。两级齿轮减速器,应按照高速级和低速级的大齿轮浸入油中深度大致相近的条件进行传动比分配,这就要求两个大齿轮直径相近。因为低速级齿轮中心距大于高速级齿轮中心距,故必须使,故取:4.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4.1各轴转速减速器传动装置各轴转速为电动机轴:各轴从高速轴至低速轴依次编号为:Ⅰ轴、Ⅱ轴、Ⅲ轴。高速轴Ⅰ:中间轴Ⅱ:低速轴Ⅲ=3\*ROMAN:卷筒轴:4.2各轴输入功率电机轴:Ⅰ轴:Ⅱ轴:Ⅲ=3\*ROMAN轴:卷筒轴:4.3各轴输入转矩T(N•m)电动机输出转矩:Ⅰ轴输入转矩:Ⅱ轴输入转矩:Ⅲ=3\*ROMAN轴输入转矩:卷筒轴输入转矩:5设计减速器齿轮5.1高速级齿轮设计因传递功率不大,转速不高,选用软齿面齿轮传动。齿轮选用便于制造且价格便宜的材料,小齿轮:40Cr(调质),硬度为260HBS;大齿轮:45钢(调质),硬度为230HBS,二者材料硬度差为30HBS;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由已知条件知,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2)选择精度等级:带式输送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齿轮选用7级精度;3)选取齿轮材料、热处理方法及齿面硬度选小齿轮齿数=24,大齿轮齿数=243.588=86.112,取=87。2按齿面接触强度计算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1)初选载荷系数=1.3;2)小齿轮传递转矩N·mm选取齿宽系数由表8—7,选齿宽系数=1。4)弹性系数由表8—6,查取弹性系数=189.8。5)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710;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590。6)计算应力循环次数、7)接触疲劳强度寿命系数,由图8—19查取接触疲劳强度寿命系数=0.94;=0.96。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MPaMpa取==566.4MPa(2)计算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计算圆周速度计算齿宽b。b=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模数齿高计算载荷系数。根据=2.093m/s,7级精度,由图10—8,动载系数=1.08;直齿轮,由表10—2查取使用系数=1;由表10—4用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置时,。由,查图10—13得,故载荷系数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mm计算模数mm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由式(10-5)得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