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案例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一、两个案例对比【案例一】(两位数乘两位数)1、动笔计算四道习题,复习一位数乘法计算方法,41×729×431×5017×302、自学课本,出示自学提纲⑴两位数乘两位数24×16,竖式计算分三步,分成哪三步?⑵第一步算什么?乘积表示多少?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⑶第二步算什么?乘积表示多少?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⑷完成书后你认为简单的练习。3、交流评价,质疑问难。交流解决自学提纲中的前三个问题后,质疑:“说说你有什么疑问?”4、检查作业情况,评价个别同学错误原因。5、小结与综合练习。【案例二】(两位数乘两位数)1、创设情境:书店新购进一批儿童图书,一本是24元.请每个同学都猜一猜,这样的儿童图书12本大约需要多少钱?并说说你是怎样猜的?(学生猜测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五花八门,从八十左右到四百多不等.)师:看来大家猜想的结果很不一致,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判断哪种结果最准确呢?(有几个学生在下面嘀咕,算算不就知道了.)师:(老师马上接过话头)这几位同学说的很好,算算就知道了.下面请每位同学把自己猜测的结果写在纸上,然后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算算12盒这样的圆珠笔到底有多少支?看看自己猜的是否准确。(老师布置任务后,很多学生依然带着期待的眼光看着老师。当老师问,你们为什么不动手计算时,听到的回答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没有学呢?”)师:对,我们以前是没学,不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许多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全班学生都开始了算法的思考,教师则分组进行指导。)(学生经过15分钟的独立思考后,教师回到讲台。)师:老师刚才发现,许多同学已经有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如果相互交流一下就可以学到不同的方法。在同学们相互交流之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想想你准备讲哪几点?说哪几句话?(准备20分钟后,开始小组内交流,然后请代表报告本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全班一共发现了近十种解法:1)12+12+……+12=288(24个12相加)2)24+24+……+24=288(12个24相加)3)24×3×4=2884)12×3×8=2885)24×2×6=2886)12×4×6=2887)24×10+24×2=2888)24×20-24×8=2889)竖式计算。师:同学们已经探索出十几种算法,下面我们比较一下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师生交流后,得出以下几种结论:⑴用加法计算,容易理解,但计算麻烦,容易出错。⑵把其中一个两位数转化成两个一位数的积,具有局限性,不通用。(如:24×13等)⑶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个积的和(如:24×10+24×2=288),具有一般性,但书写不简单。2、归纳法则。在比较各种算法特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笔算算法,归纳出笔算法则。3、小结与综合练习。(略)二、分析与反思: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好课呢?首先,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前提,以新课程的三维度为衡量标准。案例一的“脚手架”(学习新知识前具备的相关认知经验)是以“复习铺垫”的形式存在,搭建的任务也主要由教师承担。教师设计的这种“复习铺垫”可能会强化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同时也人为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习的挑战性。久而久之,学生便于工作只会习惯性地沿着教师指定的思路走,失去了主动探究的欲望,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案例二则把搭建“脚手架”的机会还给了学生。在开门见山的提出问题以后,先让学生猜结果、说理由,然后鼓励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需要能处理信息的人。“让学生在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提取对对解决当前问题有用的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教师不应当是有用信息的提供者,而应当是学生主动提取有用信息的促进者。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我没有进行复习铺垫,而是直接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没有学”的问题时,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对,我们以前是没学,不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许多方法。”面对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和教师真诚的鼓励,学生必定会使出浑身解数,寻求问题的答案,必定会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用信息,从而提高了学生根据目标需要检索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