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9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9页农委信息服务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农业信息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现就加快推动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我市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战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进村入户为重点,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主要目标到2012年,全市建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农业决策、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健全完善市、县(区)、乡(镇)、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构建全市“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以“三电合一”为重点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模式,积极提供覆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民培训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服务,依靠较稳定的信息员队伍和专家咨询队伍,多形式、多渠道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有效提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实现“信息支农、信息富农”目标。完善覆盖全市的农村信息网络,实现宽带光纤进村达到100%,数字电视信号乡镇覆盖率达到100%,信息服务入户率达到80%以上,信息服务入企率达到100%。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员建设,实现100%乡镇建立门户网站和信息服务站,5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信息服务点,并配有专兼职信息员。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龙头企业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建设农业基础数据管理体系,新农村“十镇百村”综合管理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业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等一批重点工程。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服务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三、建设内容(一)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体系组建市农业经济信息中心,县(区)农委建立农村经济信息分中心,乡镇设立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行政村按“五个一”模式建立完善村级信息服务点。在市级信息中心、县(区)信息分中心、乡(镇)信息服务站、行政村信息服务点四级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各级组织服务功能,落实责任,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调动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企业的积极性,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各环节建设,发挥信息技术、产品、网络和服务的综合优势,构建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二)构建全市“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全市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形成区域内信息汇聚,为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提供支撑和服务。通过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涉农信息资源,搭建以市、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枢纽,以乡镇信息服务站为支点的,上联省、市农业主管部门,下联农业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加大户、村信息点和广大农户,横向联通涉农网站群及农业服务热线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广应用农业智能专家系统,加大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情报告分析、农村价格监督监测、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农村电子政务等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水平。大力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应用,建设网上农产品专业市场,为农业产业基地及龙头企业、种养经营大户、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和营销服务。(三)七大服务系统建设1、农业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结合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将市农业信息基础数据按性质分为13类子数据库,主要包括: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新农村建设情况、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农业政策法规、无公害农产品和设施栽培、“一村一品”建设、扶贫开发和农村能源、农机化建设、畜牧水产养殖和动物防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市财政支农项目库等。以农业基础数据库为依托,实现农业基础信息的采集、审核、入库,提供统计分析和报表、图表的查询功能,为领导决策分析提供支持。2、新农村“十镇百村”示范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市新农村“十镇百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搭建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做到“十镇百村”信息网络化、政务公开化、服务社会化,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信息化试点工作探索经验,树立典型。主要包括:(1)镇村基础数据管理系统。面向“十镇百村”示范点的人口、土地、基层组织、党建等基础数据的建设和管理。(2)镇村数据上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