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制度1.施工单位在开工准备阶段就要创造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开端,在施工期间和启动运行前要加强文明施工的管理与监督,从而达到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2.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对文明施工和环境管理负全责,主管公司监理部必须抓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现场监理部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部门。质量管理部为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的监督部门。3.施工单位要建立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制定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并报公司质管部、监理部备案后,方可在工程管理中执行。4.工程驻地的施工临建设施必须完备,在机械设备显著的位置设置企业标识、悬挂安全警示标识。健全班组组织机构图、职责、制度。施工人员统一着装,佩戴胸卡。起居场所内部整洁,布置整齐。5.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要清洁完好,要有设备铭牌,有操作规程,现场机械设备无漏水、漏油、漏电、漏气现象,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6.施工现场使用的工器具要堆放合理,排放有序,符合安全标准。严禁野蛮装卸,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各种物资要标识清楚。7.车间、库房及院内要有防火警示牌和防火设施。院内要地势平坦、整洁,无积水坑,材料堆放有序,标识清楚,并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8.在安全标识管理上,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不同,施工作业区要挂放相应的安全警告牌,安全警告牌规格尺寸必须统一。9.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要统一着装,佩戴胸卡和安全帽,对上级领导及其他外部相关人员去现场者,要提供安全帽。安全帽颜色分为红、黄、蓝三色,领导层为红色;管理层为黄色;作业层为蓝色,胸卡颜色同上。10.车间和库区施工作业区范围内做到沟道、地面无垃圾,每个施工作业区都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达到环境管理。11.施工机械及工器具要进行定期维修保养,认真填写记录,主管部门进行定期检查。对大修设备,经修理厂家发质量修竣报告后,方可用于施工作业和运行。12.办公区域应设有足够的卫生设施,有专人负责保持内部清洁。13.在施工过程中,要大力推广使用有利于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14.各种安装设备到达现场后,必须按设备类型,确定放置场地,并整齐堆放,做好防火、防潮、防雨、防碰撞措施。15.施工地域若为林区,则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林区防火规定,严禁乱砍滥伐,禁猎各种野生保护动物。16.施工现场的临时施工占地,要有施工平面布置图,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去做。不得随意扩大占地面积,肆意践踏、毁坏农田和绿地。17.施工用火要取得当地防火部门同意,并制定防火制度,设置消防器材,在田野、林地不随意生火,在林区严禁吸烟。18.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加强对导线的保护,减少导线损伤,避免运行时发生较大噪声及电晕。19.做好沿线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施工中若发现文物古迹,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及时通知文物保护部门、业主单位及监理工程师代表,按其指令进行妥善处理。2024年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制度(二)引言:随着全球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建设活动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制度。本文将提出一些可能的制度措施,以保护环境并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文明施工制度1.强制施工企业进行环保培训:所有参与建设项目的企业都应接受环保培训,提高员工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训内容包括环保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技术、节能减排等。2.设立环保验收机构:建设项目完成后,需由独立的环保验收机构对其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项目的环保要求得到满足。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将面临相应的处罚和整改要求。3.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防止违规行为发生。同时,对于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严惩不贷。4.建立文明施工评价体系:对施工现场进行评价,包括施工现场管理、环保设施建设、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根据评价结果,对优秀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差异单位进行整改。5.推广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鼓励施工企业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和税收优惠,以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措施。二、环境保护制度1.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情况,并将监测数据对外公开,以增加透明度和监督效果。2.制定环境减排目标和措施:根据各地环境状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减排目标和措施,推动各行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政府可以给予商业企业一定的经济激励,鼓励其主动参与减排工作。3.加强废弃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