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7页财政局管理年指导方案为进一步推进依法理财,规范财政管理,强化财政监督,全面提高理财能力、管理水平和干部素质,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经研究决定,在进一步巩固“效能建设、作风建设、科学发展观”三项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在全县财政系统开展加强“财政管理年”活动。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目标通过在全县财政系统开展加强“财政管理年”活动,切实做到“五个规范”,即:收入管理规范、支出管理规范、行政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规范、队伍管理规范;努力做到“五化”,即:执法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工作标准化、支出精细化、监督经常化,使全县财政系统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二、主要内容(一)规范收入管理。根据“十二五”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财政上年预算收入执行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收入目标;进一步完善与国税、地税等收入征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保障收入稳定增长和均衡入库;深入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平台,理顺非税收入缴库级次,加强非税收入稽查,完善非税收入收缴机制;加强社会保险等基金收入收缴,不断壮大基金收入规模,增强保值增值能力,确保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制定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收益、处置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加强县乡(镇)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二)规范支出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精细化。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加强项目库管理,逐步建立项目支出预算滚动安排的管理机制,推行项目预算评审制度,加大对重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管;依法执行《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实施部门预算审查,建立和完善规范的预算追加、调整制度,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在保证资金使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率;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提高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的规范性、科学性;改进标准收支测算办法,完善县对乡镇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健全惠农资金管理制度,加大整合力度,改进和加强涉农项目的检查和验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率;清理现有涉及税收、罚没收入返还比例,税收及基金征管手续费等政策,在国家统一政策内,充分考虑部门利益和征管单位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具体执行标准及期限,减少地方性政策对财政资金的再分配,防止财政性资金被“肢解”,增强政府财政的调控能力。加强县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加强考评结果的运用,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安排预算支出的重要依据。(三)规范行政管理。按照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市、县有关政务公开的规定,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优化管理机制,明确操作步骤;完善财政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事前听证、公示制度,规范行政复议,实行财政行政许可审批的“阳光”操作;实行政务服务窗口的“一站式”服务;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责任,执法人员一律实行持证上岗;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落实机要保密规定,完善来信来访工作制度,规范受理、登记、处理、督办等工作;规范会议计划管理、公务接待管理、收发文管理和档案管理;细化落实督办查办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机关率先实施办公自动化,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向乡镇财政推进。(四)规范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财政监督制衡机制,将财政监督纳入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财政运行机制;利用金财工程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对预算编制、执行进行全面监控;强化财政系统内部监督,切实开展对专项资金、重大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科学地制定年度监督检查工作计划,严格依照工作计划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按财政部《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规则》的要求,做到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确保监督检查质量;强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以及专业技术资格管理。(五)规范队伍管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德才兼备、业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推荐到适合发挥才干的工作岗位;制定规范、长效的干部培训计划,健全干部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大规模实施干部培训,提升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质;按照效能建设的有关规定,加强业务考核,实施财政重点工作量化考核,注重综合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