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的特点运行及发展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一、政策的含义及特点1、含义:狭义理解: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例如“按政策办事”和“严格执行政策”等。在政府各级行政部门中通常取其狭义。广义理解:除了包含规则体系外,还包含政府和政党在某一行动领域的基本方针和具体行动。例如文献中提到的“公共政策”、“经济政策”、“环境政策”等。所以政策的定义是:国家政府和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规则体系和具体行动的总和。2、政策行动的特点:(政策有静态和动态的含义:静态:是指政策规章制度、方案、计划等规则体系。动态:表现为具体行动,是为达到基本目标而围绕着规则体系的行动体系;政策行动是指政策制定、实施和修改政策等行动的总和)(1政策行动有组织的活动(2政策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3政策行动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策行动是制定修改和实施的结合二、公共政策的含义特点与主要领域1、基本含义:政府或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2、基本特点:公共性:面向公众,其主体、对象、目标和过程公共性;权威性:由立法和行政机构制定;价值性:价值优先但受社会群体利益和社会舆论影响。3、主要领域:经济、社会、环境、国防和外交政策等社会福利:广义:常常指所有以非市场化得公共行动方式而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财富分配和服务提供方式,如福利性住房分配制度、福利性医疗制度等。狭义:用来特指针对特殊社会成员提供专门服务的方式。特点:1、一般不以直接商业性交换为原则;按照社会成员实际需要而进行分配。2、受益者无需为其得到的服务全额付费。社会福利及社会政策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是一致的,社会福利侧重反映既有的社会福利政策(包括正式非正式的制度)及与其相关的实践操作模式,而社会政策概念则主要反映政府和其他组织在社会福利方面制定规则、编制计划、投入资源和提供服务等各种行动。三、社会政策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其实质是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2、主要内容:我国社会政策的内容主要: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公共住房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就业政策、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3、特点(1)具有社会性的目标(2)要体现全社会共有的社会价值(3)政府的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4)是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5)坚持福利性原则(6)具有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相协调的政策体系(考生应该结合教材第一章其他内容对上述特点进行掌握。另外,在把握此知识点时经常回忆社会工作自身的价值理念,通过对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之间关系的思考而达到更深理解)四、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一)目标1、满足民生需要(1)人的需要的特点社会性:由社会提供、有社会方面的需求、通过社会途径满足;层次性:有生存、安全、享受、交往等由低向高的层次;发展性:人的每个年龄阶段、人的同一阶段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人的需求都是发展的;多样性:内容多样和实现方式多样。(2)中国基本民生需要的主要内容民生需要的特点:人民的基本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去界定民生水平、保障民生市政府的责任、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来满足民生。民生问题的内容:衣食住行、就业需要、健康需要、教育发展需要、提高生活水平需要、社会环境友好需要、其他方面的需要。(3)社会政策在满足民生中的作用:制定和实施各项社会政策提供服务满足公民的基本需要、通过专门的社会保障项目重点满足贫困弱势群体需要、实施再分配减弱市场导致的差距提高民生水平、加强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工队伍建设构建民生保障体系。2、保护****(1)****的概念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人的各种基本权利的总和。(2)保护公民经济与社会权利的行动保障:劳动者工作权、公民基本生活水准的权利、公民获得社会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公民受教育权3、维护社会公平首先是国家干预力求地区个人眼前利益得到兼顾;其次是通过再分配调节不平等;再次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他们发展。4、解决社会问题(1)社会问题的定义: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2)社会问题的特点客观性:客观现象,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有自身的规律;主观性:是否是问题,不仅取决于现象本身,还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其的关注和评价;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对社会问题的认证;社会性:产生原因,内容和形式以及后果责任都与社会有关;过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