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7-安宁公路管理段青武山公路管理所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1、公路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由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组成。2、当夜间进行养护维修作业时,应设置照明设施。3、同一方向不同断面的相同车道同时维修作业,下游工作区距上游上作区1000m以上时,应在下游工作区前端设置施工标志。4、同一方向不同断面的不相同车道不宜同时维修作业。5、过渡区一般有两种:上游过渡区和下游过渡区。6、当匝道长度比警告区最小长度短时,作业控制区最前端的交通标志可设置于匝道的起点处。7、黄色路面标线为临时性路面标线。8、在作业控制区的分区中,警告区是最重要的一个分区。9、凡在公路上进行养护维修作业的人员必须穿着带有反光标志的桔红色工反光标志服。1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04)自2004年9月1日起实施。11、《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04)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的养护维修作业,四级公路可参照执行。12、缓冲区是指上游过渡区和工作区之间的路段。13、当需要封闭车道或路肩(紧急停车带)时,必须设置过渡区。14、用于养护的标志标线属于临时性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与标线应组合使用。15、在养护维修作业中,可用作渠化交通的安全设施有锥形交通路标、安全带、路栏、施工隔离墩和防撞桶(墙)等。16、养护机械在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与施工条件。17、根据养护维修作业的情况,为养护维修作业而临时设置的交通标志,主要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施工区标志。18、在限速120公里的高速公路施工,警告区最小长度为1600米。19、养护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执行有关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工作中的观察制度和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20、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时,在警告区内应设置施工标志、限制速度标志等。二、选择题。(55分)1、我国的消防方针是:(B)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在空气不流通的狭小地方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可能造成的危险是(B)A、中毒B、缺氧C、爆炸3、若皮肤沾上化学品,应(A)A、立即用清水缓缓冲洗患处B、立即用布抹干C、尽快完成工作后,就医治疗4、汽车在加油时(C)A、禁止使用汽车喇叭B、禁止打开雾灯C、禁止使用手持电话5、工地夜间照明线路,灯头的架设高度不得低于(A)A、2.5米B、3.5米C、5米6、防止毒物危害的最佳方法是(C)A、穿工作服B、佩戴呼吸器具C、使用无毒或低毒的代替品7、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A)合格取得操作证者,方可上岗。A、专业技术培训考试B、文化考试C、体能测试8、气瓶的瓶体有肉眼可见的突起(鼓包)缺陷的,应如何处理?(B)A、维修处理B、报废处理C、改造使用9、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C)。A、只收灭火器材药剂耗损费用B、收取所有费用C、不收取任何费用10、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年满(A)周岁?A、18B、20C、22D、2411、三线电缆中的红线代表(B)A、零线B、火线C、地线12、静电电压最高可达(B),可现场放电,产生静电火花。A、50VB、数万伏C、220V13、如果工作场所潮湿,为避免触电,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人应(B)A、站在铁板上操作B、站在绝缘胶板上操作C、穿防静电鞋操作14、发生触电事故的危险电压一般是从(C)伏开始的。A、24伏B、36伏C、65伏15、参加工伤保险的员工负伤致残所需的假肢、轮椅配置及更新费用由(A)支付。A、社会保险机构B、企业C、员工自己D、社会16、我国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容许标准为(C)分贝?A、75B、80C、85D、9017、被困在电梯中应(C)A、将门扒开脱险B、从电梯顶部脱险C、电话求救或高声呼喊18、各种气瓶的存放,必须距离明火(C)米以上,避免阳光暴晒。A、5B、8C、10D、1519、根据作业环境的不同,安全帽的颜色也不同,如在爆炸性作业场所工作宜戴(A)安全帽。A、红色B、黄色C、白色D、绿色20、人如长时间暴露在(B)噪声环境中,将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伤?A、100分贝B、120分贝C、140分贝21、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C),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A、马上撤出作业人员。B、立即撤出作业人员。C、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22、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B);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为其保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A、执法证件。B、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