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汇编五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看看说说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2、认识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活动重难点:重点:在看看讲讲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说,可以用很多办法来解决躲雨。活动准备:图加文图片一幅目的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故事录音活动过程:一.引入主题1.教师模仿“滴答、滴答”的声音,问这是什么声音?2.下雨拉,我们小朋友上幼儿园、或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玩,那该怎么办?(幼儿自由讲述)3.教师简单小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有穿雨衣、雨鞋、撑伞、戴帽子等出门就淋不到雨了,你们真聪明。二.出示图加文图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1.师生一起欣赏故事。2.刚才我们一起听赏的这个故事和我们平时学习字宝宝时有什么不一样?3.教师小结:以前,我们小朋友认字宝宝时,都是只有字宝宝而没有图片的,今天老师给我们小朋友看的这幅图既有很多的字宝宝,还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呢,这种内容叫图加文故事。4.教师一边念故事一边插问,帮助幼儿了解故事。(1)看看有哪些小宝宝都没有带雨伞呀?(2)指点图片兔妈妈,问这是谁呀?对呀指念兔妈妈。指点图片兔宝宝,问这是谁呀?指念小白兔。指点图片蘑菇,这是什么呀?指念蘑菇并出示目的词组:蘑菇。(3)用相同的方法认识:树叶、荷叶、手帕。5.认读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三.游戏:哪个字宝宝不见了1.复习今天所学的词组。2.教师总结,引起幼儿下次学习的`兴趣。活动反思:整个教学活动流畅而生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学准备工作很充分,制作了与故事内容相符的ppt,以及视频动画课件,将故事一张张展现给幼儿欣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师生间的互动效果非常好。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能想象和讲述画面内容。2、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有节奏地朗诵童谣。3、充分感受童谣有趣而充满想象力的风格,并乐于参与游戏。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活动准备】课件《一园青菜成了精》【活动过程】(一)出示封面,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里面的人物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很神奇的绘本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神秘的菜园里。(点击菜园图片1、2)提问:菜园在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了。园子里都有哪些青菜?是什么样子的?上面讲的是什么事情,你能看出来吗?猜一猜他们会发生什么事情?(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挥想象,通过讲述或表演表达故事内容。1、观看图片5—7,分组进行表演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谁是大王?谁是娘娘?从哪里看出来的?提问:菜园里的菜精收到战书后是怎么办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吗?小豆芽是怎么对大王说的?大王怎么说的?胡萝卜又是怎么说的?分组进行表演:胡萝卜带着他的小兄弟们和莲藕即将要展开一次战争。两边的兄弟们大呼小叫的都想争输赢。学一学,他们是怎么叫阵的?2、观看图片8—12,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提问:胡萝卜队先请出了谁出战的?莲藕队呢?他们的谁赢谁输?你能结合着三幅图完整的说一说吗?又请出了谁出战的?他们的谁赢谁输?你能结合着三幅图完整的说一说吗?提问:胡萝卜虽然输了,但是他回去找来了救兵:葫芦。葫芦有什么本领?其他蔬菜们都被他打得很惨,谁能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说一说的。3、结束了战争,菜园又恢复了平静看看,这时的菜园和前几天的菜园有了什么不同呢?(三)完整欣赏童谣,引导幼儿说说这个童谣中哪里是最有趣的这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一园青菜成了精。现在我们就完整的来听一遍,好吗?你们觉得这个童谣中哪里最有意思?(四)延伸在这本书的封底上还有一幅有趣的画面,画面上有谁?他们又即将开始一场怎么样有趣的事情呢?【活动反思】《一园青菜成了精》是一首生动而充满想象力的童谣,语言幽默诙谐,情节生动有趣,极富嬉戏意味。决定用这首童谣设计一节欣赏活动,真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童谣内容有这样几个符合:符合我们一课三研结合秋季特点的主题要求,符合我园语言课题研究的范畴,同时又适合制作PPT,正巧又是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的尝试。而且,童谣本身有着浓厚的嬉戏意味,包含着真实与想像,亦真亦幻的表现手法与幼儿亦真亦幻的思维方式想吻合,真是妙不可言。窃喜的同时,我们又很担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