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7《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识记: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二分、二至四节气的位置和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掌握季节与节气的分别及各季节包括的月份;掌握五带的划分,各带天文现象,获得太阳热量的差异和结果;理解:昼夜的形成,时间差异的形成;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与昼夜长短和四季形成的关系;情感: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教学难重点: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五带的划分是本节重点;其中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又是重点中的难点。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等;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备小地球仪。教材处理:表面上看,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小从生活中就有所了解。但要求学生从理论上解释是非常的不容易,尤其是公转过程的理解:四季的产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因此,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思维、空间想象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请各小组讨论分析,解释一下原因。【总结学生回答】地球赤道全长四万公里,合八万华里。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说明:地球一方面在自转,另一方面还在绕日公转。【小组活动】1.用手电筒当作太阳,请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2.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并对地球自转、公转做简单的描述、对比。【板书】一、地球的自转太阳光线【学生自己转动地球仪,从不同角度观测地球自转,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小组讨论:地球绕什么自转?(地轴)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顺南逆)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地球一半白天,一半黑夜)若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地球永远是白天)【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提出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地球仪演示】1.用红色的粉笔将地球仪的任一经线圈勾画出来;2.借手电筒的光束当太阳,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当一条红色经线正对太阳时是什么时间?(正午);另一红色经线背向太阳时是什么时间?(子夜);当这两条经线随地球仪不停转动时时间怎样变化?(昼夜交替);【归纳描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产生了昼夜交替。【课本P10活动3,学生自己转动地球仪】讨论:1.北京的畅畅和纽约的姨妈说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2.北京和纽约,哪里是早晨?哪里是晚上?3.同纬度的东西两地,哪个先见到太阳?【多媒体展示早晨、中午、傍晚的阳光位置】得出结论:1.刚从黑夜里转出来的地方是早晨,即将进入黑夜的地方是傍晚。(北京是早晨,纽约是傍晚)2.同纬度的地方,东面的总是比西面的先见到太阳。【板书、小结】(1)自转轴:地轴(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3)自转周期:一天(4)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过渡】:在地球自转的同时,地球也在公转。【板书】:二、地球的公转【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小组讨论:1.地球绕什么公转?(太阳)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和自转一致)3.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4.公转中的地球有什么特点?【板书】:(1)公转围绕的中心:太阳(2)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abcd(3)公转的周期:一年【教师运用地球仪、手电筒演示地球公转过程,配合多媒体分阶段展示地球在公转中不同位置时阳光照射的情况】讲述:由于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转,在公转轨道中不同位置上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就发生了变化。太阳的垂直照射点在南北半球来回移动,由此导致地球上南北半球温度的变化,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第一课时小结、学生分析、讨论、识记】: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中心、方向、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简单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及过程【第二课时】【复习回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中心、方向、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哪些现象?试简单描述公转的过程。【导入】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四季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伴随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