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9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9页全市组织财政工作计划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财政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财政部门一定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改革和发展全局,为支持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切实做到理财为民理财为公,该支持的主动支持,该保障的切实保障,争取各方的理解和配合,团结奋斗、再接再厉,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着力改变收入格局,实现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调动各方面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密切配合税务等部门,严格依法征收,大力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强化属地征收管理,推进实施综合治税;该收的要十足收齐,不该收的坚决不收,实现均衡及时入库;制定和完善对税务和税源大户的激励措施,调动各级增收积极性;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拓展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制定非税收入信息统计分析制度,重点加大对土地收入、地方教育附加、水资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的征管力度,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坚决纠正各种违规收费,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要在财、税、库、行网络顺利运行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强化预算执行分析,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重点搞好收入调度分析,及时发现收入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强收入组织和指导,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要加强市XX县区区之间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实现税收基础信息共享,创新税源控管机制,提高财政部门掌控税源和指导组织收入工作的能力。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增强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问题的支持力度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总结近几年“三农”工作取得显着成绩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宏伟战略目标。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初步拟定了“十二五”期间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意见。总体目标是:强化八项支农措施、建立五项保障机制,筹集30亿元资金全力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是:筹集2亿元,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均衡财政供给水平,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筹集3亿元,支持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优化农业生产环境。筹集4.5亿元,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村科普事业的发展,加大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扶持带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筹集2.8亿元,继续落实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农机具补贴和良种补贴,保证粮食稳定增产。筹集5亿元,支持农村义务教育、扶贫、计划生育等公益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等项政策。筹集2.7亿元,积极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到2007年底使集中供养率达到75%,2010年达到85%;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到2010年使参保人数由现在的168万人增加到240万人;积极支持乡镇卫生院建设,逐步改善农村医疗落后面貌。筹集1.5亿元,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筹集7亿元,支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来水和乡村建设新规划的制订和实施。筹集1.5亿元,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招商引资以及积极化解历史债务等,不断壮大各级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要通过完善稳定惠农政策机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保障与激励并重的转移支付机制、引导多元化投入机制和资金整合及效绩评价机制,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与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把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尽最大努力解决好,是公共财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立足点。要积极支持就业和再就业,支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促进创业培训工程,拓宽就业门路;支持加快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保障水平,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力支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老年服务、残疾人服务等各类福利设施建设步伐;保证企业养老保险、离休干部、“涉军”等经费需求,支持公共卫生两个体系建设和医疗保险改革。在此基础上,要加大工作力度,多形式、多渠道筹集社保资金,依法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扩面和清欠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认真研究社会保障预算编制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确保社会保障工作的资金需求,维护社会稳定。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