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个体诊所规章制度个体诊所规章制度12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体诊所规章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个体诊所规章制度1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积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并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2、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领导下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3、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4、定期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做到合理使用抗感染药。5、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6、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7、医务人员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8、做好卫生员、陪人、探视者、配膳员的卫生管理。个体诊所规章制度21、对就诊病人全部实行存档管理,每位病人一个就诊号,认真记录病史,按顺序就诊。2、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治疗室。3、对所有用于口腔内或接触患部的器械(包括牙钻、机头、托盘等)均严格消毒。4、进行各项口腔治疗手术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或用0、1%过氧乙酸等消毒液浸泡1-2分钟,必要时加戴无菌手套或指套。手术时必须戴无菌手套。5、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必须思想集中,严肃认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6、治疗室内的各项物品,均应有固定的放置地点,专人保管,逐日检查,随时补充,及时更换。7、门诊所有设备、器械,须经常检查、加油、保养,并定期清点,防止损坏或遗失。8、经常保持室内整洁,每日治疗室通风30分钟以上,紫外线空气消毒。9、整洁应在治疗前、后进行,治疗中不得进行,清洁地面时应先拖后扫。10、注射麻醉剂前应首先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并按常规要求做过敏试验。11、治疗室内应备有常规急救药品,并专人负责,每日检查。12、下班前应检查各诊室及技术室,并切断水、电总开关,防止发生意外。个体诊所规章制度3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清洗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5、牙科手机及其它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个体诊所规章制度41、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与监测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2、医疗机构应当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3、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4、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合格;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压力蒸汽灭菌监测合格后在常规使用条件下做到每锅工艺监测。5、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发生改变时,应当进行灭菌效果确认性生物监测。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无菌物品每包化学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并做好记录。6、用包装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的,应当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7、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进行浓度监测和微生物污染监测。浓度监测:对于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浓度,对较稳定的消毒剂如2%戊二醛应当每周监测浓度,使用频繁应缩短监测时间并记录。微生物污染监测: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个体诊所规章制度5一、保持室内清洁,桌面、地面整洁,桌面每日消毒液擦拭、地面湿式清扫,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入内,随手关门。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专用拖布,每日空气紫外线消毒一次。四、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五、给药前,注意询问过敏史;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即摆药后查,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对姓名、性别、年龄、药名、剂量、时间、用法。七、物品摆放整齐有标记,无菌物品按无菌日期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