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教育感言教师教育感言(1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这时可以通过写感言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那么感言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教育感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师教育感言1有时将一节课比喻成爬山,往往妙趣横生,并有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上课起始,相当于来到了山脚,于是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爬山吧,看谁爬得快。讲解了一些内容之后,即鼓动道:同学们,我们已爬上了半山腰,此时看到了什么?收获怎样啊?讲完全部内容后,又豪气十足地说:我们到山顶了,大家一览众山小,感觉怎样?当然上课过程还可以结合具体问题插上些许俏皮话:这山不好爬吧,大家感到吃力吧?现在遇到了猛虎,我们怎么办?前面是绝壁,看谁能先上?现在风景这边独好,大家欣赏到了吗?有谁不爱走山路,而想从棘荆中穿过?等等。再比喻成吃饭、睡觉、写文章、谈恋爱等也当然有同样效果。教师教育感言2新课程的实施的过程中,新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不断地碰撞、融合、发展,课堂教学也焕发出新的活力、光彩照人,我就高二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感悟,谈几点看法。一、采用最好的教学模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提高学习效率教育创新的主体是学生创新,但学生创新的火种,却需要通过教师创新来点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胆地提倡教师创新,播下教师革新的种子,才能引发学生探真的兴趣,收获学生创新的果实,那么教师如何创新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构建有趣的实际背景任何数学理念的提出,都不是凭空出现、强加于人的。刘绍学教授指出“数学是自然的”,“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还很有人情味。”细细品味之下,我认为通过问题、活动、游戏、典故结合声光图象等多种形式,“自然”和有“人情味”地构建新的有趣背景或展现其原有历史风貌,将可较好地将学生引入数学殿堂,使其自然地接受和消化新知。2、开发新颖的例题习题传统的例题习题优势在于逻辑性强,结构完整且严谨,但缺点同样明显,缺乏一定的时代气息,过于保守,不足以引起共鸣,因此,若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新颖、现代的题目,将是对原有题型的完美补充和拓展。3、优化知识的生活链接学生最大的困惑并不是如何学好数学,而是不知道学了数学究竟有什么用?其实,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若能将生活问题引入数学课堂,并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这将起到以“生活”点燃课堂“活力”的良效。4、辅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主体特征,能把一些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实物情境,这有助于辅助学生记忆思考,发展学生智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一定的帮助。二、鼓励学生创造,开发学生潜能著名心理学专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此话笔者深有感触,往往教师正在实施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时,突然,有学生现场生成了教师预设外的观点、方法,此时,教师该何去何从呢?是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于摇篮?还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仰或是鼓励、支持和赞赏?笔者认为: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将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1、不吝赞美、张弛有度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但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表扬,会严整戳伤学生的积极性,但赞美的过火,却反而显得浮夸、泛滥。因此,恰到好处地拿捏个中分寸,使学生自信、自豪,但不自傲,甚为关键。2、鼓励创造、兼重逻辑不能片面地强调创造,也要注重思维的逻辑性。有人认为:“创造就是要摒弃逻辑的枷锁,让思维在自由的天空翱翔。”此观点我认为不妥,创造和逻辑就好比人的左手和右手,看似独立,其实却血脉相连,思维的逻辑性既是创造性爆发的导火索,也是对创造果实进行检验的准则,因此,我们必须创造与逻辑并重,让“思维的.天马”插上”逻辑的翅膀”,学生才能越飞越高。三、感悟编者创意,培养学生思维审视近几年的高考数学,不难发现,命题专家们正致力于研制一系列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考题,例如:探索题、开放题、信息迁移题、组合题等。高考数学试题正经历着一个从“知识立意”到“问题立意”再发展为以“能力立意”的过程,目的是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并发掘学生潜能,以符合新时代的人才要求,但千变万变,本质不变,如何教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突破层层表象的封锁,抓住隐含的数学本质问题呢?我认为:首先就是要感悟编者的创意,转变学生的理念,再结合教师的细化点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四、助语言创趣,融洽师生关系一堂数学课45分钟,口沫横飞下,即便老师说的不累,学生也听的昏昏欲睡,如何消除审美疲劳,使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重新焕发出学习热情呢?课堂语言作为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最大传媒载体,是引导学生、传播思想的核心所在,也是教师彰现个性魅力的独特标志,我认为:若能在课堂语言中“创趣”,即加入适宜的幽默元素,使其趣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