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初中物理实验教案1【目的和要求】学会正确地使用直流伏特计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仪器和器材】直流伏特计(J0408型或J0408-1型),干电池3节,小灯座(J2351型)2个,小灯泡(5伏,0.3安)2个,单刀开关(J2352型),导线若干。J0408型直流伏特计外形见图3.6-1,这种伏特计的表头是磁电式。刻度盘有上下两种刻度,分别是“-5-0-15”和“-1-0-3”,接线柱分别标有“-”、“3”和“15”。调零器在刻度盘下方。这种伏特计的刻度盘上“0”点不在最左端,而在“0”点左侧还有一些刻度,可以防止因正负接反而撞坏指针。有些学校还有另一种型号的伏特计(图3.6-2),这种伏特计的量程分别为“0-15”和“0-3”,接线柱“+”作为公共端。还有的学校用的是交、直流两用伏特计(图3.6-3),这种伏特计刻度盘有上下两种刻度,用直流时量程分别是“0-3”和“0-15”,刻度每小格分别表示0.1伏和0.5伏。用交流时量程分别是“0-45”和“0-450”,刻度每小格分别表示1伏和10伏。有五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45”和“450”标记,“-”作为公共端,直流档看下边刻度,交流档看上边刻度。【实验方法】伏特计是电学实验中常用仪表之一。本实验是练习使用伏特计,应注意掌握正确使用伏特计的方法。在使用伏特计时,首先要看清它是直流的还是交流的;再看它有几个量程,各是多少伏特,并且弄清楚各量程上每小格所表示的伏特数。再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若没对准就要调零。要注意伏特计在电路中的接法是与被测电路并联,伏特计“+”端接靠近电源正极的点,“-”端接靠近电源负极的点。实验步骤:1.用伏特计测电池和电池组的电压用伏特计先测出每节干电池两端的电压,再测出3节干电池串联后电池组两端的电压。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要注意电池串联的正确方法,如果有一节电池接反了,电池组的电压将降低。)思考:电池组两端的电压是不是等于串联的各节电池两端电压之和。2.用伏特计测串联电路电压把两灯泡、开关、干电池组成串联电路,用伏特计先后测出两灯泡两端电压U1和U2,再测出两灯泡串联后两端总电压U3。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思考: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3.用伏特计测并联电路电压把两灯泡组成并联电路,再与开关、干电池串联起来。用伏特计先后测出两灯泡两端电压U1和U2,再测出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U3。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思考: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各条支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注意事项】1.在测量前应先估计被测电压的高低,选择适当的量程。若难估计被测电压的高低,应先使用最大的量程试触,若指针示数很小,再改按小量程的。接通电路后指针反转时,应立即断开电键,将伏特计的接线对调。2.最好选用不同规格的两个灯泡,串联时U1和U2才不相等,以免产生串联电路各部分上的电压相等的错觉。2.读取伏特计示数时,要待指针稳定,视线要与表盘垂直。【参考资料】伏特计的简易故障检修。1.测量时如果两个量程上指针都不动,可能是公共接线柱背后断开,或是分压电阻断开,或是表头线圈断开,取下底板检查。2.拧动某接线柱时,指针时动时不动,则是该接线柱螺丝帽松动,应将其拧紧。3.伏特计的指针弯曲不正或动圈卡住等故障的检修方法与安培计相同,详见前面介绍。【思考题】想一想,如果把伏特计误串联在电路中,将会对电路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因为伏特计本身电阻很大,串联在电路中将会增大电路总电阻,使电路中电流变得很小。2.如果需要测量的电压在1.40-1.60伏特之间,应选用0-3量程还是选用0-15量程?为什么?提示:用0-3量程。因为所测电压在3伏特范围内,0-3量程刻度每小格示数为0.1伏特,0-15量程刻度每小格示数为0.5伏特。用每格示数较小的量程误差较小。初中物理实验教案2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2、通过动手实验,提升动手操作的能力;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使用温度计测量的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展示两杯温度相差不大的温水,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杯水的温度高低。学生回答,可以用手摸来判断。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样判断主观性较强,是否有更加准确的测量方法。从而引出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教师展示液体温度计,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结构,思考各结构的特点及其功能。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液体温度计的结构有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