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暑期实践报告(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五月的风”赴青岛实践团【导言】他,从中部乡村来到东部城市。看服饰,他和同龄的城市青年没有特别大的差异:牛仔裤,写着外文的T恤衫,或者有时候他也大胆地去把头发染上颜色,尽管他知道,回老家一定会被乡邻取笑为“杂毛”。但是他的表情和气质还是把他的身份多多少少地泄露出来:乡土的气息没有完全被城市生活洗去,而他的目光常常充满希望,又有些无奈和浓浓淡淡的落寞在其中。这个年轻人,你是否觉得似曾相识?如果是,一点都不奇怪。他就是中国1.41亿新生代农民工中最典型的一位。所谓新生代农民工,就是进城从事非农产业的80后、90后青年农民。这个新的称谓被用来区别于他们的父辈——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涌进城市的第一代农民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进入城市,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2021年中共中央第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五月的风”暑期社会实践团关注新生代农民的生存状况,通过社会实践全面准确地分析和把握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涉及的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参与、社会管理、权利表达、利益格局调整、权益维护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注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对他们的高度关注,正因为他们已成为城镇化、现代化、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的新型社会群体,无论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城市市民,还是返回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现代性培育和全面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顺利转型都至关重要。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性培育与全面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如就业不畅、报酬不公、社会保障不足、社会歧视、教育培训缺乏等等,必须引起政府、城市社会、农村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创造条件,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培育的有效路径,推动这一群体的现代性培育进程,实现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与和谐发展。他们的现状如何?他们心中在想些什么?他们的“城市梦”还需迈过哪些坎儿才能实现?我们注重调查总结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代农民工的不同之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成长环境、社会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的代际差异和新的群体特征,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要大力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利益诉求、成长发展路径、价值导向等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应对路径。“五月的风“实践团队一行7人于2010年8月13日至20日,带着激情与责任来到山东省青岛市,开展了以“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调查选择的范围涉及青岛四个市区,采取区域调查和企业行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本次调查发出问卷386份,回收342份。调查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和结构访谈。问卷发放有直接到企业发放和随机调查两种。第一种在工业区和企业发放问卷。共到青岛四个区5家企业发放问卷,在选择企业时适当考虑企业性质和规模,并兼顾行业类型(选取了青岛最具有代表性的“五朵金花”: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双星),在每个企业抽样数量不超过45份(海尔45份、海信40份、青啤44份、澳柯玛43份、双星40)。共在企业发放问卷212份,回收191份。第二种是随机抽样调查。共在青岛四个区5个商业繁华区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74份,回收151份,以上两种方式调查回收问卷342份,调查中排除了年龄、职业等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外,最后确定有效问卷324份。本文所引用数据均来自本次调查。走近新生代农民工,就能感觉到“新”的气息。近日,“五月的风”暑期社会实践团对青岛多位80后、90后农民工进行了调查,他们的言谈话语间,透露着与以往农民工完全不同的观念。实践团每到一处,实践团都认真记录,用心体味,及时把我们的所感所悟反应给当地企业的相关人员。经过后期的材料整理与思考探索,取得了丰硕的调研成果。实践出真知,真知促实践。实践团发现当地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因素,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况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发挥专业优势,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当地实际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今后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支持,以期达到“校地合作,双向受益”良性社会实践机制的建立,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切的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并真正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昂扬向上,不畏困难,实践团团结一心走完了这一旅程。这是每一位成员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大学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