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教材分四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第31~35页的例题、“想想做做”和练习四,不进位加,加法的验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二段,第36~38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五,进位加;第三段,第39~4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六,连加,加法估算;第四段,第43~44页的复习,是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我们知道,笔算整数加法有三条基本规则,即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而这些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第一,让学生产生主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愿望。如,教学的例题,根据问题“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列出算式后,可以明确任务、提出期望: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同学们能自己计算出结果吗?想不想试一试?第二,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计算过程。如,学生用竖式计算143+126后,可以追问:你是怎样列竖式的?先把哪个数位上的数相加?你是怎么知道可以这样做的?如,教学的不进位加后,可以提供一些计算三位数加两位数的错误竖式,让学生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列竖式时要把数位对齐。又如,教学的进位加后,可以提供一些计算时忘记进位的例子,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从而强化“满十进一”的自觉意识。第四,通过组织不同计算方法的交流,启发学生在交流中优化算法。用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时,可以分着列竖式,可以连着列竖式,也可以列一道竖式。比较而言,列一道竖式计算要简便一些。但怎样才能使学生想到列一道竖式计算,并愿意自觉选择这种算法呢?有效的方法便是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感受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优劣,在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又如,在用一道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时,可以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次序把每个数位上的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每个数位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数相加,再加上这个数位上的另一个数。教学时,也要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后一种算法的简便并自觉选择这一算法。2.要重视学生验算意识的培养。本单元教材首次明确要求学生在笔算加法后进行验算。常用的验算加法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把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次,看两次加得的结果是否相同;二是根据减法是加法逆运算的关系,把所得的和减去它的一个加数,看得到的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考虑到与三位数加法相应的减法还未学习,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用第一种方法进行验算。教学时,着重应抓好以下两个环节。3.要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感受到验算是有必要的。要利用学生关注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验算;要介绍通过验算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典型例子,让学生体会验算的价值;要教育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4.要允许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可以按题目的要求,交换加数位置,重新列竖式计算;可以在原来的竖式上重新算一遍;也可以用估算进行粗略的验算。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验算方法,不断增强自觉验算的意识。三、教学目标:1、能笔算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试题。2、能解决两位数以内的简单加、减应用题。3、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的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试题,学会验算的方法,增强估算的能力。2、难点:两、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五、教具:计数器、六、课时分配:10课时第一课时不进位加15数学内容:课本第32~33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借助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结合笔算加法,让学生初步了解验算的作用,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教学用具: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下面各题.20+40200+400200+4052+2052+2520+200指出:在口算的时候,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2.笔算。(与口算同时进行。)43+263.引入新课。通过练习,我们得知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中的不进位加。(出示课题。)二、新授例题1.出示情境图,以情境引入。提问: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指名请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列出相应的算式不计算。2.(1)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板书:143+1260)(2)根据学生现状,请学生自己找一找办法进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