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9年5月18日摘要农民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兴画种,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绘画特征。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中国三大农民画”之一的龙门农民画的起源,然后从画家队伍、作品创作与宣传、龙门农民画产业化这三个方面介绍龙门农民画发展现状。针对龙门农民画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增强画家队伍建设、注重创新创作和宣传推广、打造龙门农民画品牌,形成生态产业链的对策。关键词:龙门农民画现状发展对策Abstract目录一、引言……………………………………………………………………………1二、龙门农民画的起源…………………………………………………………1三、龙门农民画的现状(一)画家队伍建设现状……………………………………………………………4(二)作品创作与宣传的现状………………………………………………………5(三)龙门农民画产业化现状………………………………………………………5四、龙门农民画发展对策………………………………………………………6(一)增强画家队伍建设……………………………………………………………6(二)注重创新创作和宣传推广……………………………………………………6(三)打造品牌,形成生态产业链…………………………………………………6五、结语……………………………………………………………………………7参考文献………………………………………………………………………………8致谢……………………………………………………………………………………9浅谈龙门农民画现状及发展对策朱秀怡一、引言农民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兴画种,溯源可及1958年的“大画壁画”运动,其以农民作者为主体,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主要题材。不同于其它以工具材料划分的画种,农民画是以创作者身份来命名,与工人画、战地记者画、文人画等相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性,是由文化部门组织、专业画家指导(辅导员)、农民作者创作“三结合”形式下的产物。1总的来说,中国农民画的发展与中国的时代政治相挂钩,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于“大跃进”时期。由郑土有、奚吉平主编的《中国农民画考察》一书中可知,农民画起源于江苏省邳县与河北束鹿。2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意义上的农民画作于1957年,那是一幅具有讽刺意味的画在土墙上的壁画,出自江苏邳县农民张友荣之手。邳县政府认为这样的做法能起到农村教育教化的作用,在县内大为推广。自此,邳县的县城和农村,家家户户的墙壁上都布满了农民所作的壁画,在“大跃进”运动到来的时候,邳县更是成了全国农民壁画的标兵县,全国各地竞相效仿。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发展于文革时期。在50年代末,陕西户县农民画发端于当地民间文化,尤其吸收了传统的剪纸、刺绣工艺,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也是“大跃进”运动的产儿。到文革时期,户县农民画一改早期农民画的热情烂漫、夸张奔放的风格,转向现实主义的画风,重视写实,代表作品为刘志德的《老书记》。70年代开始,户县农民在受到专业画家的指导下,创作出一批反映革命和生产的美术界“样板戏”,成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广东省龙门农民画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创作。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上海金山农民画脱颖而出。上海金山农民画以上海大都市下独特的乡村生活为题材,吸纳多种民间艺术表现手法,大胆运用色彩,形成了独有的江南风格。1988年3月,全国45个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自此,全国各地农民画百花齐放,蓬勃发展,上海金山、陕西户县、浙江嘉兴等都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农民画之乡。龙门农民画正是第一批“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之一。1983年以来,龙门农民画开始走向成熟,多幅作品获重要奖项,并相继在国内众多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