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因而,古往今来,人们基于对祖国、家乡的思念之情就成为普遍而恒久的主题。余光中乡愁所抒发的不仅是个体的内在情感,更蕴涵着亿万中华儿女渴盼两岸统一,和谐团结的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因而具有典型而深远的社会意义。一、乡愁是一种文化传统自古以来,中华儿女有着一种深沉的精神意识,这种精神意识历经数千年历史长河的沉积,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乡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诗经里,像这些描写乡愁的内容极为丰富,因而可以说诗经是乡愁的文化传统之源。这也说明悠久的乡愁文化传统不仅源起于诗经,而且在那远古时代里已醞酿成熟。及至屈原离骚所表现的去国怀乡的乡愁情怀,则使这种传统由民间百姓的自由抒发而发展到以文人为主导的高雅境界。从此,乡愁成为历代文人赋咏不尽的永恒主题和深蕴内涵的文化传统。二、乡愁是一种对故土眷恋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乡愁蕴寓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回忆。俗语云“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故人亲情暧,家乡井水甜。”(周巍峙跪拜大地)家乡的风土人情,山山水水,甚至人生中孩提时所嬉戏、玩耍的种种情形经历,在人们的大脑里潜意识地存储着丰富的相关信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信息将会被激活而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情绪反映。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情感思念或渲泻。“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当困惑苦闷厕身于北魏阵营的陈伯之将军展阅声情并茂的家乡故友来信。家乡那无限熟悉的万千风物历历在目。终于,陈伯之弃暗投明,回归到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梁朝。“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跪拜大地,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挚爱、一份纯净温馨的眷恋、一份永不褪色的回忆。”(周巍峙跪拜大地)因此,乡愁的产生在于人们对故土眷恋的内在情感。三、乡愁是一种爱国的崇高情怀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家国共构的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家乡故土的眷恋情感,始终建立在独立、自由的民族、地区以至国家上。就是说,人们对家乡的热爱是建立在对祖国的热爱忠诚前提下进行的。这不仅符合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团结统一的精神品格,而且在儒家思想里,修身、治家平天下是人生的发展路径和奋斗目标。建立和谐、团结的家庭,进而建立和谐统一的民族、国家。屈原闻知郢都失陷后所产生的对故都强烈思念情感并留芳万代,“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鼋吾以行——”(屈原哀郢)首先是因为他是一个无限忠耿于祖国的伟大爱国者。杜甫陷安史叛军中的乡愁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直接反映的就是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四、乡愁是一种追求和谐亲情的精神诉求家乡的美丽可爱在于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美,更在于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伦之美。这种社会人伦关系就是家人、亲戚、朋友的亲情、友情。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中通过想象描写家乡月夜时妻子正在独自忆念长安的情形,表达了五、乡愁是一种幸福的希望与无奈的痛苦交织的情感体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顾名思义,“乡愁”的产生是在远离祖国、家乡的异国他乡背景下精神上的情绪反映。因而,悠悠乡愁,在于人们的情感依归是国家、民族与家乡。从这方面上说,乡愁是幸福的希望,它反映了人们虽身处异域,却时刻关心着祖国、家乡的命运与发展。他们通过想象祖国家乡的美好变化来寄寓丰富的内心情感。“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闻一多太阳吟)但是,乡愁又是无奈的痛苦,人在他乡,关河相隔,迢迢万里,要想目睹祖国、家乡的尊容,或是投怀于母亲的怀抱,感受家庭亲情的温馨,却是可望而遥不可及。“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呵,漂泊之年月,/带去我们之嬉笑,痛苦,/独余剩这伤痕。”(李金发故乡)这是多么深刻的漂泊异乡的痛苦情感体验!六、乡愁是一种对海峡统一的热切希望与祝愿的民族精神的情感升华余光中乡愁的实质就是游子与母亲,即台湾与祖国大陆“海峡盈盈一水间”所产生的彼此无法割舍的骨肉关系的缕缕思念情怀——“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生于江苏南京,1948年随父母离开大陆家乡居香港,次年赴台,至写作乡愁时已足有三十个年头。此际,他必然清楚地记得,十五年前,就在这宝岛台湾上,曾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为思念故乡而哀切痛哭:“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于右任遗愿篇)其时,痛别祖国母亲多年的他,也时时听到母亲痛楚的呼唤:“喊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