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习暑期报告一、概况:我们这次的实习点坪云村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苗家寨,四面环山,只有一条通往吉首的土路。坪云村一共是由三个自然寨组成,而三个寨又分为七个组。村里很少可以看到青壮年,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人士。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有的甚至是举家外出,村民一般是在深圳等地的伞厂工作,也有一些男性在花垣等地的建筑工地上做苦力。所以走在村子的周边还是可以看到一些闲置的土地与房子。由于寨子四周被高山所包围,气候属于比较典型的温带气候。这而居民的用水主要是又村子上面的龙牙水库供应的。并且,村里还有一条小河,村里人一般是在河里洗澡,洗衣服等。坪云的生活是宁静而闲适的。在农闲的时候,无论男女都喜欢到屋外玩耍,或是约上三人打打牌,或是大家在一起聊聊天。一般人家都是上午10点多吃早饭,中午如果饿的话就吃早上的剩饭。下午则去地里看看,一直到7点多才吃晚饭。这里的民风很淳朴,村民也很热情好客。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已经和村民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实习期间,我们走访了很多村民,主要是对村里残疾人的生活及经济状况做了调查,这些我将在下面的报告中做详细的阐述,具体可分为三大块:其一:对残疾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其二:村里的“爱残,助残”活动的开展,其三:问题与反思。二、相关问题的调查在来这之前,老师就已经跟我们说过在坪云村这个地方的残疾人比例比较高,而且他们的致残原因也有很多很相似,由于是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定程度的准备工作,但是真的来到这里,我才发现坪云村的残疾人所占的比例真的很高:全村残疾人一共有43人,其中有20-50岁的残疾人有15人。这不得不让我觉得有一些好奇,想知道这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残疾人呢?这次我们工作的大部分重心是放在20-5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残疾人的家庭走访,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以及政府对他们的各项帮扶措施。后一阶段主要是针对系里的一项工作,调查:“湖南农村老年人生存状态”并且填好调查表格,(我们主要是在当地的孩子的带领下来做这份问卷调查)。以下本文将会介绍和分析几位相对来说比较有特点的残疾人,以便大家能够更直观的了解与熟知情况:在我们走访过程中,发现有些残疾人家中真的很困难,以一组的石某为例,家中五口人其中却有两个是残疾,儿子石**有精神病与聋哑,女儿是盲人,两人几乎没有劳动能力。本来女儿是嫁到凤凰,但由于不堪丈夫的打骂以及因为不能做事而让公婆看不起,所以母亲只好把她接回家中。现在她一直住在娘家,并且还生了一个七个月大的儿子。家里的田地不是很多,母亲的身体状况也不佳,所以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身上。现在父亲也只是在花垣打工,做苦力。除此之外,据石大婶自己说:村里的人和干部都很看不起他们家,并且干部还曾对她说过:“分什么都没你家的份,不准在找上面的人到家里来慰问、送东西”等等。以至于现在他们一听说上面有人来了,就只好躲在家里不出来,生怕得罪了别人。五组的吴某,右手因下地干活的时候被蛇咬伤手腕,因医治不及时导致右手手腕以下的神经全部坏死,手部僵硬,无法拿、握物体,几乎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丈夫外出打工,家中还有两儿一女。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还在读小学二年级,家中很缺劳动力。七组龙某,患有精神疾病,几年前嫁到坪云村,完全无劳动能力。家里很贫穷,就连房子也是政府补贴的2500元钱才修建好的,并且还有一面墙仍是以前的随时有可能坍塌。但是由于经济实在是不允许,所以也只好让房子保持原样。(龙某现在每月的补助是40元)。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人家都已经住上了用砖砌的新楼房,但有些人家仍然住在以前的土砖平房里。这不难看出,在坪云村里还是有贫富差距存在的。为改善生活,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了。像七组的龙家兄弟,都有着一定的听力或语言方面的缺陷,但是也在父亲的带领下都外出打工赚钱。也正是这种原因导致村里的“留守儿童”也相应的增加了,就这点而言,这是对当地儿童的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我观察后,我觉得村里还是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大多数的孩子都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至少是完成了六年小学教育),这一点很值得发扬下去。毕竟只有村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他们才会接受到更多更有利于他们经济生活发展的新知识。三、“爱残,助残”小组活动的开展:在村子的时间里,我们认为这儿的孩子可以成为我们这次理念宣传的传播者。于是,我们运用了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方法,给这里的孩子们开办了一个名为“欢乐暑假总动员—让坪云充满爱”的主题小组活动。在孩子们游戏的过程中来培养他们“爱残、助残”的理念,并能慢慢地将“爱残、助残”由一种单纯的理念转变为一种习惯,并能很好的延续下去。就是我们的实习结束以后,他们仍会一直这样做下去。我们的活动并不是需要孩子们去帮残疾人解决什么大的困难,因为这毕竟是不现实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