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本学期要考全册,复习时间特别紧,从12月26日到期末考试两周复习三个小时。从期中考试17个班的整体成绩来看,复习时要注重46、49、50、56、57个班的中游学生、51、45、59个班的下游学生、44、45、60个班的优秀学生。各级学生不容忽视。从最后一个学生开始。从课堂上个别学生的问题和测试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复习重点和难点概述:第一单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半坡原居民、炎帝、黄帝、禅让制。二、二单位:夏商周更替、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司母戊鼎、四羊方尊、3.第三单位:使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牛耕铁农具、都江堰、商鞅变法、屈原、扁鹊、孔子。第四单位:秦始皇统治措施,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统一,张骞与丝绸之路,蔡伦发明造纸术。五、第五单位:三国鼎立、飞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王羲之、顾恺之的贡献。三、具体措施:1.以单位为复习单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2.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解决学生复习中的不足。3.组织小组做好复习过程中的互查,相互促进。4.及时检查现场复习效果,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5.加强对边缘学生和后进学生的指导和检查,确保他们能够巩固基础知识,严格要求复习意识差、成绩差的学生及时完成任务,随时抽查通过。6.及时反馈检测情况,发现复习漏洞,及时弥补不足。7.加强个人辅导,针对检测中的问题进行分层教学。让各级学生各有所获,各有所提高。四、期末复习课时及进度安排:五个单元分三课时复习,第一课时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是提问。第一节课:根据教科书的基本知识和关键困难,包括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精心设计复习计划。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概述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巩固学生对关键知识的记忆。教师规定记忆时间和内容,然后检查问题或听写,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第二节课:标准测试,及时反馈。做单元实践,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进行小测试,及时反馈,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自己的水平,教师也知道学生掌握知识。通过实践,从检查基础知识、培训能力、答案规范等方面开始,进行综合复习。通过复习,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和考试质量。第三课:做测试题,综合训练。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2一、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历史基础不平衡,经过一学期的师生共同努力,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的主动性大为增强,学习风气较好。80%以上的同学对历史学习兴趣浓厚,能积极主动的复习和研究课本,参与探求和讨论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经过本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历史学科成绩将会有一个整体的提高。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与现实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个人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三、教学措施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