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2第一单元月日PAGEPAGE5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第4课时)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班级姓名编号本课11年考点:1、重农抑商政策;2、“海禁”与“闭关锁国”。本课考点知识结构二、“重农抑商”政策1、概念: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而限制打击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时期首倡,并为历代王朝沿用。“农本商末”思想。2、目的:(1)直接目的:保护和,以确保的征派和的征收;(2)根本目的:巩固。(3)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3、各朝抑制商业的表现:(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2)西汉抑制富商大贾的政策有:货币、盐铁酒,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继续实行________制度,垄断茶、盐的经营,对_____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注意:教材中有关重农抑商的古文材料。4、“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1)积极作用(前期和中期):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2)消极作用(明清时期):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地妨碍了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探究: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请回答:(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2)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二、“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的直接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_______,危及明朝的统治2、“海禁”的表现:明初实行“海禁”,禁止人民擅自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主持下进行。3、“闭关锁国”的含义是政府实行的严格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____斗争。根本原因:____________的封闭性。4、“闭关锁国”的表现:清代初年,厉行海禁、迁界;乾隆时对外通商的城市是,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5、清朝闭关锁国的影响消极:(1)妨碍的开拓,抑制的原始积累,阻碍的滋长;(2)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使中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积极:一定程度上也抵制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校本练习:一、选择题:1、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w.w.w.k.s.5u.c.o.mA.重农抑商B.农商并重C.重商主义D.自由主义2、(10年福建卷)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下列表述所体现的经济思想不同于其它几个的是A.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B.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富绅,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C.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齐民要术·序》)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皆本也。4、《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5、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