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PAGEPAGE4电信诈骗通告骗子诈骗的手段越来越高,大家要小心谨防电信诈骗。给大家带来电信诈骗通告,仅供参考!电信诈骗通告范文一各位同学:近期,校区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广大同学财产遭受损失,特提醒广大同学: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信各种莫名其妙的电话、短信信息,凡涉及到向陌生人陌生账户转账汇款时要跟家长、老师或同学交流,鉴别真伪,避免自身财产遭受不法侵害。如遇诈骗及时拨打校区值班室电话:0563-3831110,或直接拨打110进行咨询、举报或报警。学生工作办公室二〇xx年一月五日电信诈骗通告范文二各位同学:近年来,国内电信诈骗案频发,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检察、法院等政法部门和电信、银行、邮政等单位工作人员,在境内外设立窝点,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进行诈骗活动,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损失。8月21日,刚接到南京邮电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徐玉玉被诈骗电话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不治身亡。教训惨痛。为避免广大同学财产遭受损失,特提醒广大同学: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信各种莫名其妙的电话、短信信息,凡涉及到向陌生人账户转账汇款时要跟家长、老师或同学交流,鉴别真伪,避免自身财产遭受不法侵害。犯罪分子常用的诈骗行为有以下几点,作为小常识,供同学们参考。1、冒充电信、公检法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电话拨打事主电话,谎称事主的银行卡涉嫌为犯罪分子洗钱,要求事主将存款转入所谓“安全帐户”。2、冒充通信部门或警方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发短信,告知其话机欠费。3、冒充公司领导,直接安排财务人员汇钱到某某账户。4、你的银行卡被他人恶意刷卡消费、透支或从事贩毒等其他犯罪。5、邮寄给你的包裹中有毒品,法院有传票要邮寄给你。6、冒用亲友的QQ视频叫你借钱汇款。7、发短信“款汇了吗”,叫你将款汇到某某银行卡上。8、你购买了汽车、摩托车退税的,你中奖了,要交公证费、个人所得税(非常6+1等)。9、虚构你的亲友被绑架、出车祸、突发疾病住院或因违法要被罚款。10、其他可疑情形。如果大家接到上述可疑电话及信息,请注意:1、保持镇定,挂断电话,及时核实情况。2、不要将金钱转移到所谓的安全帐户或其他银行帐户上。3、不要将个人和家庭身份信息告诉对方。4、不要按对方的提示在银行自动取款机上进行操作。5、遇有可疑电话、短信,请拨打110报警寻求帮助。学生处保卫处二〇xx三十一日电信诈骗通告范文三各位师生员工:根据学生家长反映以及公安部门的通报,近期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电话向学生及家长行骗,具体特征是:利用网络电话可任意显示号码的特点,用学院总机“2529000”作为显示号码,以学院或学生所在系有需求为借口,向学生及家长行骗。在此,保卫处提醒广大师生员工要提高警惕,谨防受骗。目前电信诈骗案件上升趋快,手法不断变更,迷惑性较强,诈骗分子根据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各类诈骗手段,比较常用的手法主要有如下十二种:一、冒充熟人诈骗。嫌疑人通过拨打事主电话冒充其外地熟人朋友或关系单位熟人,谎称来出差办事,以出车祸、嫖娼或赌博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要求事主通过银行汇款。二、中奖信息诈骗。借助网络、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由,骗取钱财。三、网络购物诈骗。嫌疑人在互联网发布虚假廉价商品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要求先垫付“预付金”、“手续费”、“托运费”等,并通过银行ATM机骗得钱财。四、电话欠费诈骗。嫌疑人冒充电话局工作人员拨打事主家中电话,声称其家中电话欠费,将事主电话转接给所谓的公安局,让事主核实,假冒公安人员谎称事主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账号已被人利用进行犯罪,要求事主及时进行账户保护,并将电话转给某银行客服中心,假冒的银行工作人员要求事主将存款转到账号上,并让事主到ATM机上按其指令进行操作,实施诈骗。五、虚构“购车、房退税”诱导事主到ATM进行转账操作。嫌疑人事先通过其他手段获取购车、房人详细资料,以国税局或财政局工作人员名义用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购车、房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或“领导电话”以骗取事主信任,一旦事主与上述电话联系,即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ATM机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六、假冒汇款或催还借款名义进行诈骗。嫌疑人先发送诸如“你好!请把钱汇到ⅹⅹ银行(或其他银行);账号:ⅹⅹⅹⅹⅹⅹ谢谢!”之类的短信,事主误以为是商业伙伴或债权人的短信,即按要求把款项汇到某指定账户,再去核实,后悔莫及。七、以“假车祸或摔伤住院”为名的诈骗。嫌疑人在预先了解事主及其子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事主子女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