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教学中点拨的艺术教学中的点拨,是指教师对学生中思路受阻时的指点与启发。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教研工作中,深深体会到,点拨也是一种很好的启发艺术,恰当的点拨,可以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课堂上教师的点拨是促进信息交流,唤起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教师要研究点拨的艺术,掌握点拨的针对性,适时和适度的进行点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越过障碍、走出困境,从而获得新的发展。1.点拨要有针对性点拨要有针对性,要明确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找准学生思维的障碍处,有的放失进行点拨。如一道反比例应用题:“汽车从王庄开往李庄,每小时行40千米,6小时到达。返回时,每小时多行10千米,几小时能到达?”学生解题时出现以下的错误:设返回时x小时到达。小时列的错误的方程有:(1)40×60=10χ(2)=第一类错误是学生没有理解“返回时每小时多行10千米”的含义,其原因只要是审题不慎。教师点拨时要强调“多行10千米”,突出“多”字,并教育学生要仔细审题。第二类错误是由于学生没有正确判断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师可点拨:“题中的不变的量是什么?在时间和速度两个量中,汽车开得越快,行驶的时间会怎样?”使学生悟出题中的反比例关系。2.点拨要适时适时是指要把握点拨的时机。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让他自己先思考,不要忙于点拨;但是如果学生的思路不对头,死钻牛角尖,这就不能放任不管了,这时不加以点拨,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厌倦情绪。例如:当学生不知道从哪入手,用什么知识去想、去做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使学生明确知识的生长点。如“甲、乙分别从东西两庄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从东庄到西庄要2小时,乙从西庄到东庄要3小时,经过几小时后两人相遇?”一题,学生用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受阻时,教师只要旁敲侧击地说:“一段路、一堆煤、一项工程……”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出用工程问题思路来解,把一段路看作单位“1”。在学生语言表述“卡壳”时,教师要进行点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有限的,有些知识往往是了解了却又表达不出,这时如果教师让学生呆在那里,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就会减弱。所以教师就要用适当的方式去“点拨”学生,使学生能顺利的叙述下去,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数的整除中,易混淆的“质数、互质数、质因数”三个概念的区别,叙述不知从何处表述。这时教师可以这么说:“大家能不能从数与数的关系上去考虑?”思维积极地学生略加思索后举手说:“质数是对单个数而言的,互质数是从两个数的相互关系来讲的,而质因数是相对合数来说的。”到这里,大部分学生就会明白这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了。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否则学生的思维偏差就会越来越大,甚至走进死胡同。如求图(1)中划斜线部分的面积时,很多学生会这样想,应先求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相加就能求出结果。出现了这种思维偏差时,教师如不对学生及时点拨,学生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求两个三角形的高上面,导致失败而终。A3A2A112cm图(2)图(1)CB8cm3、“点拨”要适度点拨适度是指教师的启发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要恰到好处。过少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太多了则有越俎代庖之弊。如图(2)中,△A1BC、△A2BC、△A3BC中那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大?为什么?学生对前一问题作了肯定: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一样大,但对后一问就“因为……因为……”答不下去了。这时教师就不能追问“因为什么?”显而易见,学生已经力不从心了。教师也不应问:“这些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怎么样?”那就等于暗示“同底等高”,学生可以毫不费力的得出答案。我认为可以这样点拨:“请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的大小是由那两个因素决定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的信息河流之中,哪里有阻塞,那里就要疏导,“点拨”是这种疏导的方法之一;“点拨”的艺术是教学艺术大海之中的一朵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