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苍山县贾庄乡中心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学校作为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民族的和未来的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首先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学生认知的发展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与该学生所处的外部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文化、环境对子女成长的影响。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于学校风格、特色的形成,对于校长的管理思想,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具有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但现实中有很多的同志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准确,对校园文化的作用理解还不够深入到位,认为:老师只要好好教书,学生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开展什么校园文化活动,那简直是奢侈,是浪费,是搞花架子。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步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虽然我们是农村小学,但我们也应该和着新时代的脚步节拍,营造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的校园。当前,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校是苍山县贾庄乡的中心小学,教育科研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正在逐步形成较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我校已开始注意到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也取得了一点成绩。这些工作为我们进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题的界定:1、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硬环境建设,如赏心悦目的绿化等;二是软环境建设,如墙面、橱窗、板报的环境布置,班级文化的开展,制度文化的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等。显然后者更为重要。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2、根据我们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课题组将不对校园文化作过多的理论研究,只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一些实践性研究。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1、人力资源。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有在教育教学中担任管理经验的教干和长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踏实肯干,勤于专研的精神,平均年龄35—40岁,是学校教育的生力军。2、信息资源。我乡拥有较丰富的教育管理、教育理论等方面的书籍、报刊、学校微机接入宽带,形成了有效的教育网络系统,研究者能从中吸取先进的教育观念、思想和方法,以充分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深化本课题的研究内容。3、领导支持。教委、学校对于课题的展开和实施给予大力地支持并将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人力、物力上都给予大力支持,并邀请一些专家为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全程关注整个实验过程的实施,以保证课题的高质量。四、研究目标、要求:研究目标: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物质文化。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将围绕“使每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个总目标去进行,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要求:1、本着“寻找亮点,着力打造精品”的原则,结合未成年人的教育实际,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依靠校园文化为载体,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的目标”。2、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体现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结合学校实际︌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五、具体内容与措施(一)物质文化建设:本着“追求高品味,着眼实用性,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育人场所。1、优化校园外部环境。校园环境建设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使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边边角角也不放过,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课余时间则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师生寓教于乐。充分利用“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教师节”及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的讲